58家锂电企业业绩预告“盘点”
摘要
产能出清与技术革命的共振中,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增长”。
锂电行业经历2023年的深度调整后,2024年迎来关键转折点。
近期,包括宁德时代、龙蟠科技、杉杉股份、天赐材料等国内一众锂电企业接连发布了年度业绩预告。这些头部头部企业业绩预告显示,行业正向“结构化升级”转型,产能过剩压力与技术迭代红利交织,市场格局加速分化。
从数据来看,已经公布业绩的预告的近60家锂电企业中,25家锂电企业有望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正增长,其中2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在亏损企业中,尤其以锂电材料企业为主,实现亏损幅度收窄的企业有14家。
从2023年到2024年,产业链上利润朝下游利润转移,锂电材料企业和矿端企业经历至暗时刻,而以2024年为转折点,反内卷,塑造可持续盈利供应链正逐渐取代价格战思维。
国家层面同样明确整治无序内卷,加之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需求回暖,1月新能源车市表现超预期,下游利润反哺中上游利润动能增强,锂电材料企业将迎来触底反弹。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得业绩预告来看,分化是锂电企业业绩另一大突出特征,不仅表现在不同锂电环节方面,也在不同锂电环节的不同企业均有表现。
产业结构回暖中的业绩分化
2024年行业整体呈现低开高走的局面,这也与锂电产业由始而中的淡旺季转换规律有关。
而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依次经历了电芯、车市价格战升级,材料端挺价情绪反弹,旺季排产超预期加大市场阶段,市场情绪依次转变共同构筑了2024年整体产业结构性回暖的局面。
电池厂商作为动力电池产业链最为核心的环节,不仅因为其在行业上升期间享受行业红利,其在行业下行期也能凭借其强势的产业链地位保证利润。
从已经公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宁德时代预计全年继续保持10-2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尽管其余主要电池企业2024年业绩预告尚未公布,不过根据其前三季度业绩情况和四季度排产情况,整体依旧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锂电材料方面,负极材料环节,中科电气实现逆势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590%-680%,其余多数负极企业则出现了盈利下降的情况;正极方面,三元正极企业盈利收窄,磷酸铁锂正极企业陆续出现盈利修复局面,在正极领域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电解液、隔膜环节也都出现不同企业之间的业绩洗牌。
相比于电池环节,可以明显看出2024年材料企业的洗牌力度更强,业绩分化程度更大。
在设备企业方面,由于整体行业产能规划下降,尤其是新增产能退坡,设备企业新增订单减少,且越来越依赖于海外新增订单。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情况,多数设备企业等均出现利润回调的情况。
周期穿越下企业如何“卡位”2025?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而言,行业调整犹如大浪淘沙,在产能出清与技术革命的共振中,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增长”。
过去一年可以看到,具备技术穿透力、成本控制力和全球化视野的锂电企业,在实现盈利修正和市场份额扩大上取得了更突出的成绩。
展望2025年,走出行业周期的锂电企业也将在如下方面进一步构建优势。
产能布局上的“精准卡位”。由于行业头部竞争格局越来越明确,电池企业瞄准头部车企,锂电材料企业瞄准头部电池客户的趋势特征将越加明显。由于行业利润改善效应在头部企业体现更为明显,由于头部企业捆绑的供应链也将率先受益于利润修正。
同时锂电企业产能的“精准卡位”,还加更加依靠高毛利市场领域,或者高端客户领域,从而夯实利润增长点,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聚焦欧洲高端车市,龙蟠科技与LG新能源、福特等一种海外客户签订订单。
可以预见,在国内产能和利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海外高端客户放量的锂电企业,将进一步迎来利润改善。
技术专利构建市场的“非对称优势”。高工锂电此前分析,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重构过程中,技术战和专利战越来越明显,从过去市场变化来看,短期内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继续成为市场的主战场,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上,快充、能量密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将继续升维。
长期来看,锂电四大主材均出现升级路线,电池领域也在半固态/全固态,大圆柱,钠电领域展开多维度的趋势变化。电池与材料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量产进度和成本控制则决定了下一步的市场格局。
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的产业闭环。电池产品不仅仅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涉及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将突破单纯的电池产品售卖,从而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目前来看,电池企业已经推出了电池租赁、V2G、光储充融合等新业态。
对于更上游的企业也在推进新的商业模式,适应行业转变,如设备企业推出了设备租赁与产能分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