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紧急状态”折射巨大储能缺口
去年以来,储能暴涨潮与电力短缺期出现较大的吻合期,储能与电力电网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
双碳目标理念引领着新能源行业大规模渗透到电力系统,国家能源局也在大力推崇一站式综合能源示范园区,储能系统也成为风光荷电储中的重要一环。“电力紧急状态”愈能折射出储能的巨大缺口。
根据美国最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今年4月份电价同比上涨11%。同时,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指出,根据未来的电力供应合同,电价可能比去年夏天高233%。有报道称,美国已经进入电力紧急状态。而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电网规模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在美国实现了创纪录增长。
无独有偶,这一现象国内也在去年表现得比较明显。2021年9月以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专家称,皆因出现电力供给紧张的问题。比如,率先拉闸限电的省份广东、江苏等地,出口导向型企业较多,9月、10月是其订单高峰期,二、三产业用电需求旺盛,在火电补充不足的情况下,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一时成为社会热点。
注意到,在去年电力陷入紧张状态的同时,国内的储能订单恰好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暴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也值得思考。在发电能力足够的情况下陷入电力紧张状态,储能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彦斌教授曾就此现象表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8月份,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8亿千瓦,而今年7月份出现的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为11.92亿千瓦,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目前的发电能力能够保障民生用电和有序生产用电。
由此可见,储能在维持电网平稳稳定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储能加快织就电网“防护网”
在加大储能布局维持电网稳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国网已经布局了9种储能技术。当前出现一种流行模式,那就在电力系统常在火电、风电、光伏、综合能源园区等领域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但目前的局限性仍在于各储能系统作为独立个体只服务所配套设施。
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文件对新型储能在参与市场中关于身份、电价、交易机制、调度运营机制等诸多关键问题予以明确,将大大加速新型储能发展进程。
智光储能常务副总经理付金建指出,这个文件提出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势必引导电站投资主体更加重视电站的长期运行表现,挖掘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价值,走出“为建而建、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将极大节约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控制新能源为主体的社会用能成本。
储能行业迅速“升温”
当前,储能“升温”具体表现为:1、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布局动作愈加频繁;2、传统光伏、能源及电力产业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储能市场。3、储能市场逐渐表现出规模化、商业化等综合特点。包括共享储能一系列新型储能模式发展加快。
在系统集成端,储能技术升级趋势明显,各企业在1500V高压储能系统、液冷技术等逐渐在加大市场赛道布局,逐渐成为主流。
在设备端,整线设备企业更具市场优势。如今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光储一体化”“光-储-氢一体化”等能源组合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产业相关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和需求,进入电池制造领域,需要有企业能提供集成度强、智能化高的整线模式作支持,帮助储能电池项目快速落地及投产。
在电池端,在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或将“共舞”。储能场景对于电池使用寿命、成本和安全性比较敏感,目前国内电池企业在储能场景提供的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且扩产的项目也均以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为主。其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比亚迪、鹏辉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等头部电池企业今年以来密集进行项目布局,且部分企业的储能业务已经成为企业重要增长极,280Ah储能电芯逐渐被短期内认可为行业统一规格。
储能三大隐忧“如鲠在喉”
在“双碳”目标和国家电网的储能建设规划的刚性要求之下,储能行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产业链各头部动辄数百亿扩产的“军备竞赛”彻底点燃了整个赛道的热情,但背后隐藏仍有一系列隐忧亟待解决。
有行业人士分析,在一系列扩产潮、订单潮的掩映下,储能陷入“虚假繁荣”,其畸形商业模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火爆市场带动锂价走高反噬储能、储能安全相关标准有待完善等,而这些正是掣肘储能发展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储能市场仍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市场,初始投资成本取代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成为国内相当部分项目业主投资储能项目的核心考核因素。切入进储能赛道的“玩家”来自各行各业,呈鱼龙混杂之势,诸多不确定因素给储能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储能发展过程中喜忧参半,但待储能“拨云见日”势必给电网带来更大促进作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储能行业总监缪楠林曾向高工储能表示,电网侧储能就应该从电网三道防线出发,才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