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电力是采用综合资源战略规划的方法,在电力供应侧,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采取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电力需求侧,通过市场机制、政策引导、行政手段及法规等推,节能灯(节能灯能效电厂)、高效电动机(电动机能效电厂)、节能变压器(变压器能效电厂)、变频调速(变频调速能效电厂)、高效家电(家电能效电厂)、冰蓄冷空调(冰蓄冷能效电厂)、可中断负荷(可中断能效电厂)等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电力
电力行业是CO2减排的主战场,对于低碳经济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电力行业的减排潜力巨大,优化空间明显。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电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发展低碳电力是应对国际压力,确保完成国家CO2排放宏观目标的重要途径。《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方案有效期为2012年,其后,减排压力的持续升高,我国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电力作为CO2排放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碳排放目标至关重要。
发展低碳电力,是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低碳电力以降低CO2排放为重要目标,有利于改善电源结构。改变我国当前对于化石能源,尤其对煤炭的依存度太高的状况,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形成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其次,发展低碳电力有利于促进发电技术更新换代,提高能效,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降低污染;最后,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电能生产、传输与消费的效率,减缓能源资源的消耗。
发展低碳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低碳电力将推动我国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同时,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现状
一、电力供应端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众多垄断行业中较早实施改革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首位。2015-2020年,全国发电量不断攀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6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十三五”时期,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年均增长5.8%。
此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将重点发展核电、新能源发电,但目前火力发电规模依然占比非常大。2020年我国发电结构中,有69%的发电量来自于火电,但是2014-2020年的发电量结构变化能够看出我国火电发电占比是处于逐渐下降的,风电、光伏、核能等其他能源发电占比逐渐升高。
二、电力需求端
从我国的用电规模来看,2015-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5%,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用电稳定恢复。
、
2020年,全国第一产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占比1.14%;第二产业用电量5.12万亿千瓦时,占比68.19%;第三产业用电量1.21万亿千瓦时,占比16.0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万亿千瓦时,占比14.58%。
2016-2020年,全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用电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不断提高,近年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
双碳目标下我国低碳电力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电力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用性产业也将持续增长。
在电力供应端,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电力增量的主体,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与发电量占比持续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保持合理发展;煤电有序、清洁、灵活、高效发展,煤电的功能定位将向发挥“托底保供”作用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变;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电网在消纳非化石能源发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灵活性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在安全、低碳、智能、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这既是电力发展的特征体现,又是电力转型的约束性要求。
在电力需求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带动用电持续增长,新动能、新业态、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提高电气化水平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如何更好地发展低碳电力
1、充分发挥电力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统筹新形势、新要求及与相关规划衔接,科学制定电力规划并有效实施,发挥对电力低碳转型、系统优化的引导作用和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约束作用;完善电力规划动态评估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滚动优化调整,形成监督透明、执行高效的规划监管体系。
2、以“双碳”目标统领电力相关政策
以碳减排为统领性和直接约束性目标,以系统整合、优化配置、协同增效为着力点,统筹和衔接电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相关政策,全面加强低碳与发展、改革、环保、节能等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合力。
3、加强电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
电力低碳发展呈现领域广、专业深、层级高的特点,但适用于电力低碳发展的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等方面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亟需加强电力低碳标准化工作,以支撑电力系统自身各环节协调和促进电力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4、重视和防范电力系统新安全风险
“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电子设备配置率高、气象条件依赖度高等新特点,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随机性、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子设备控制故障或遭受攻击、极端气象出现等带来的电力系统新安全风险。
5、加快关键电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储氢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积极研发化学电池储能等短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实施智能电网技术迭代升级,发展可定制、可扩展、系统友好并能接纳各类能源和多元负荷的电网技术:全面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大力研发高效、低能耗的碳捕集工艺和碳循环利用技术等。
6、发挥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藏碳
继续完善支撑全国发电行业碳市场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配额分配、交易机制,并逐步将其他重点控排行业纳入碳市场,适当引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期货、碳汇等交易产品,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推动全国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建立碳市场和电力市场联动机制,合理疏导碳排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