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超百亿风光储项目本月落地 风光氢储一体化前景受关注
以风电、光伏、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火热,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市场愈发需要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来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消纳能力。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仅本月以来,诸多地区集中签约了多个投资超百亿元风光储大基地项目,吉电股份(000875.SZ)、皖能电力(000543.SZ)、ST龙净(600388.SH)等多家上市公司透露了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进展,尤其在传统电力企业较多亏损背景下,部分企业凭借发展风光储获得业绩提升。
随着相关项目陆续落地,以多能互补模式为主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趋势逐渐清晰。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可以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或将成为风光大基地建设的主流模式,今年的发展前景较被看好,或将延续较高投资增速。
多政策助力一体化项目 本月市场投资活跃
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投资普遍较为活跃。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 1-2月全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数量达到20.37GW,同比增长87.6%。此外,1-2月全国风电开标规模为12.28GW,同比增长112.09%。
而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迫切地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建立风光储一体化正是有效手段。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风能、太阳能易受天气影响,相比传统能源,发电不稳定,使这些新能源接入之后很容易造成电网波动。而风光储一体化融合发展工程,正是为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难题而建设的,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等与储能发电相结合,搭配成像火电一样稳定的电源,再并入主网,实现协调发展。
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为鼓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发展,截至目前,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已出台相应政策规划,鼓励建设风光储等其他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
国家层面,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我国将持续开发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电源在内的多个清洁能源基地,进而形成9大集风光(水火)储于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5大海上风电基地。
政策加快部署,企业积极响应。近一个月,多地新能源产业发展陆续传来新消息,其中,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身影活跃。
其中,3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据悉,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玉门抽蓄电站是国内首个大型地面厂房抽蓄项目,两项工程总投资304亿元。除此之外,本月还有多个投资金额超30亿的风光储项目。
发展机遇与困难并存 但一体化前景被看好
风光氢储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关注,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已经有较多电力上市企业引入风光氢储一体化。
吉电股份此前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开发的白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长春中韩示范区“光伏+PEM电解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均已投运,大安市化工园区开发的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皖能电力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皖能集团持有的皖能环保发电51%的股权,以及皖能集团持有的4家抽水蓄能公司部分股权,交易价格合计22.08亿元。此前,公司提出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4GW 目标。
ST龙净公告全资子公司多铜新能源拟投资建设的黑龙江多宝山一期200MW风光项目,是公司未来逐步形成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大项目。
对于风光氢储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新型储能发展空间广阔。从国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来看,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率先成为“十四五”时期风光氢储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
“可以预见,随着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壮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不断进步,风光氢储一体化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袁帅称。
许杰亦向财联社记者称,2023年风、光、储能的需求规模潜在增速非常高,随着全球市场已经在开始向光储平价迈进,2023年的增速预期还在进一步提升。
不过,许杰亦表示,当前一些风光氢储一体化或多能互补项目的投资经济性还存在不确定性,成本回收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项目涉及能源种类较多,对能源相互协同度要求较高,此外,常规电源系统中加入储能或其他调节资源后,将大幅增加发电运营商的成本,如何疏导这部分成本非常重要。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明确项目利益共享机制。”
在袁帅看来,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的发展,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上;其次,政策体系仍需完善,产业垂直管理与监管体系,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这将是接下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顶层上的工作要点;再者,推动产业顶层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工作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