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次下跌1000元,电池级碳酸锂报7.95万元/吨,创下近一年以来新低。回望锂电近年来的价格走势可谓是“跌跌不修”。“最开始以为10万就是底线了,没想到很快就9万了,紧接着8万,大家已经麻了。”某储能集成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原材料价格下跌势必引起电芯还有系统价格的下跌,大家还是有一定心里预期的,而现在专注钠电领域的企业怕是会比较难过。”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学界针对钠电与锂电的研究几乎同时起步,进入新千年随着各国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的布局,锂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后的储能产业更是进一步助力了锂电的腾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钠离子电池研究陷入停滞,直到2010年因为锂资源供给的稀缺态势日益凸显,钠离子电池才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数据统计近五年来,全球钠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在储能领域钠电分庭抗“锂”的呼声日益高涨,宁德时代、欣旺达、比亚迪等众多头部企业纷纷布局钠电,资本持续“加码”。在政策层面也源源不断的为钠电发展提供助力,“十四五”规划提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各级地方政府更是积极响应。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0多个钠电储能项目签约、开工或投产,总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有乐普钠电储能项目、德赛电池钠电池项目、广西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维科南昌基地储能钠电产线等。一片欣欣向荣之下,锂电价格的快速下跌还是令人忧虑,市场对于钠电在储能领域的信心开始动摇。不同于头部企业的多线布局,风险对冲,全力“押宝”钠电的新兴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明显更大。“上位无望”、“野心过剩”,难道锂电价格一跌钠电真的就没得玩了?其实不然,虽然将钠电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电站还需要攻克诸多难点,但在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成本敏感、安全性要求高的细分领域,钠电仍然有不错的应用空间。特别是随着钠离子电池市场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上游材料规模化生产后必然带来材料成本大幅下降,有效降低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制造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钠电的“性价比”。
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储能技术正逐渐成为钠电储能领域的一大热们。通过将钠电与其他储能技术的有效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一储能技术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这种技术创新,无疑为钠电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所以现阶段钠电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与锂电“争一时长短”,而是保持发展态势,等待量产降本和技术升级后的全面提速。正如某钠电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提到的:“‘上位’的机会总是有的,但是需要徐徐图之,目前大家还是得稳住,要正视钠电与锂电之间10余年发展差距所导致得鸿沟,专心走自己的路,稳住才能博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