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谁将领跑2025新型储能装机?
日前,国家能源局2025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73.76GW/168GWh),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
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五位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2439万千瓦时),新疆(857万千瓦/2871万千瓦时),山东(717万千瓦/1555万千瓦时),江苏(562万千瓦/1195万千瓦时),宁夏(443万千瓦/882万千瓦时)。河北、浙江、甘肃、广东、湖南、广西、河南、安徽、湖北、贵州等10省区装机规模也均超过200万千瓦。
分地域看,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国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东北地区占0.5%。
注意到,在2024年底,华北地区新型储能装机占比已经超过了西北地区,引领国内储能增长。这其中,贡献最大的为内蒙古,累计装机量从2023年的3.54GW/7.10GWh飙升至2024年的10.23GW/24.39GWh,超越山东成为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最高的省区。
此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华北地区省市储能项目建设速度也显著提升。如2024年12月5日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就提出,力争到2027年,北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
2025年1月发布的河北省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中,也包含储能项目22个,总规模达到2250MW/6400MWh。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区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十四五(2021-2025)规划目标,包括江苏省、贵州省、山东省、广东省等,反映了中国储能产业的超预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2023年,内蒙古、河南、广东、湖北、广西5个省/区曾显著提高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规划目标,一定程度上推迟了这些省区完成规划目标的进程。其中,内蒙古将规划目标从5GW提升至9GW,河南从2.2GW提升至6GW,广东从2GW提升至3GW,湖北从2GW提升至3GW,广西从2GW提升至3GW。
展望2025年,哪些省份将领跑全年新型储能装机?
目前来看,在尚未完成十四五装机规划的省份中,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有较大装机空间。据预计,2025年国内源网侧装机将超110GWh,由内蒙古/山东/江苏/新疆/甘肃领跑。
其中,内蒙古将在2025年力争新开工新型储能装机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以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及与用电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山东省政府1月10日发布的《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中,重大实施类项目中包含储能项目17个,规模约6.5GW/10.48GWh。这些项目以磷酸铁锂技术为主,另有多个压缩空气与二氧化碳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