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0亿砸向电网!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财富机遇?
2025年伊始,两大电网相继给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具体如下:国家电网在今年的投资将超6500亿元,南方电网则预计超1750亿元。总计下来就是8250亿元,要知道,在2024年两网全部投资也就是刚超6000亿元,这无疑是要创下历史新高。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正如大家所料的,这次大投资的背后,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周期即将被开启。那么,两网为何会选择在2025年加大投资呢?这些巨额资金又会流向何处呢?这轮周期里又会带动哪些机遇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看。
消纳、消纳、还是消纳
源网矛盾是时候该重点解决了。近几年,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势头可谓是迅猛。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称,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占总装机容量的27%;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这样看来,2024年全年的国内风光装机就有14.1亿千瓦,往前推到2020年,这个数只有5.3亿千瓦,涨了两倍多。另外,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领域之前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超过28亿千瓦,年均增长量超2亿千瓦。然而,装机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新能源消纳问题却迟迟无法解决。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主要攻克新增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问题。《实施方案》中提到,为支撑年均2亿千瓦以上的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得低于90%,同时,还提出要提升火电调节能力、增强抽水蓄能调节能力、改造或建设一批调度机构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电站、挖掘负荷侧资源调节能力等等。包括完善峰谷电价机制、推动建设电力交易市场等,无一不是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铺路。不过,细想想,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就是源网矛盾,即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与电网消纳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再直白些,就是电网这个“胃”不能合理的吸收新能源发出来的“食物”。不只是不能,本着只能消纳15%左右新能源发电的原则,电网这个“胃”其实已经撑到嗓子眼里了。所以说,面对不稳定的风光新能源发电,电网建设、改造、更新、升级是必然趋势,如今站在2025年,又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之前铺了那么多路,是时候该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型电网
其实,早在2021年,两网就曾表示过要加大电网转型升级投资力度,当时,国家电网计划未来五年投入3500亿美元,南方电网计划“十四五”期间投资约6700亿元。后进入2022年,国家电网投资额破5000亿元,2023年再超5200亿元,2024年超6000亿元;而南方电网也力争到2027年实现电网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2%。也就是说,电网大建设周期的到来是“早有预兆”。那么,如此大的投资额,都会流向何处了呢?答案:构建新型电网。那就要:输电网、配电网都要入手,软硬件同时跟进。首先就是大电网特高压,作为输电主骨架,可以将西北、西南等新能源富集地区的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特高压的建设方向会逐步从“强直弱交”转向“柔性直流”,从而提高对电压、频率控制的灵活性。去年年底,我国正式核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装机规模约6000万千瓦,总投资额超万亿元,就是这样的一个电力开发,着力点竟是在广东。依靠的就是国内首条四端特高压柔直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另一流向则是配电网。作为电网里的毛细血管,配电网一直是薄弱环节,最常听到的就是某地因容量不足无法接入分布式新能源,设立红区。为此,国家也曾明确,到2025年底,配电网容量要从2.5亿千瓦扩容至5亿千瓦。两网也都有规划,国家电网计划整个“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投资超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南方电网计划到2025年,配电网将达5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0万台充电桩接入水平。所以说,配电网建设会是两网的重点方向,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曾说的,“配电网容量不足是搞不了新能源的”。最后,就是智能化、数字化,特别是配电网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海量的信息、电量进行实时、精准的控制管理,以更好的适应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
黄金机遇
随着电网大建设周期的到来,机遇也随之产生。毕竟,新型电网可不只是搞搞特高压、配电网这些,除了两网做的这些,像什么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更是绝大多数企业可以参与的。在这还要提一点,增量配电网,2015年新电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初是希望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增量配电网,与大电网底下的存量配电网形成竞争格局,来理清输配电价,打活市场。但因为各种因素障碍迟迟得不到进展,不过在今年,国家电网董事长表示:公司会建立增量配电改革常态长效机制,全力支持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由此可见,从今年开始,增量配电网市场很可能会引来一波小小的爆发。当然,电网大建设周期下,也会为电力设备行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就比如,特高压建设的加速,将直接带动变压器、高压开关、输电线路等设备的需求;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配电变压器、开关柜等设备需求也会加大;数字化端,像智能电表、智能电网设备等也会越来越多。其实,不止中国,全球都处于一个电网基础设施投资激增的阶段。据估计,印度电网在2024年-2032年间将需要1000亿美元的投资;欧盟委员会曾表示,欧洲约40%的配电网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估计到2030年需要超3750亿欧元的投资;就在去年10月,美国能源部还宣布投资15亿美元用于四个输电项目的建设……可以想象,单纯的电力设备行业,不止会在国内迎来一个增长点,很可能在国外也撬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