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增2.53亿千瓦!发电集团竞逐“沙戈荒”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规划》提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充分考虑气候特征和适建区域,以风光资源为基础,以区域电网、输电通道、调节电源为保障,明确了三大气候区和五大重点发展区域。
以实验项目为引领,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构筑东起内蒙古中部西至新疆“点、线、面”相结合的光伏治沙长城。
在光伏治沙选址、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推进防沙治沙与光伏建设融合发展。科学分析光伏治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于超大体量的风光大基地来说,消纳一直是其建设面临的重要考验之一,调节资源方面,除了与火电配合调峰外,新型储能成为促消纳关键支撑。
储能核心作用
提升通道新能源利用率及顶峰能力:沙戈荒大基地风、光同时大发时段新能源出力超直流输送功率,配置储能可平滑功率波动,促进消纳,通过搬运电量提升顶峰功率或延长时长。在“火电 400 万 + 新能源 1100 万”场景配 0 - 200 万千瓦储能(4 小时),对晚高峰顶峰作用和新能源利用率提升效果接近线性;增配至 300 万千瓦以上,单位容量储能调峰、顶峰效果下降,存在边际效应。
提升系统支撑能力:沙戈荒大基地主要用分布式调相机提升多场站短路比,可推动构网型储能布局,提升系统惯量水平,推动储能参与频率调节。
各大电力央企在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情况
普遍模式:采用“新能源 + 储能 + 煤电/光热”多能互补模式,储能配比普遍达 10% - 20%(4 小时)。
代表项目
01
华电集团: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总投资 547 亿元,电源总规模 1420 万千瓦,配套建设 1200MW/4800MWh 电化学储能装置。
华电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总规模 1520 万千瓦,包含 2000MW/4000MWh 新型储能。
内蒙古腾格里新能源基地:配套新能源总规模 1280 万千瓦,配套 400 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同步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项目:建设规模 500 万千瓦,配套建设 12.5 万千瓦储能设施。
02
华能集团: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总体建设规模 1600 万千瓦,配套储能 2400MW/4800MWh,总投资约 760 亿元。
03
国家能源集团:
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电源方案包括新能源 1100 万千瓦、支撑性煤电 400 万千瓦、储能不低于 140 万千瓦(4 小时)。
04
三峡集团:
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电源项目规划总装机约 1900 万千瓦,新型储能约 2500MW;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新能源 1220 万千瓦,电化学储能 500 万千瓦时。
05
国家电投:
青海海南州戈壁清洁能源基地项目,电源总规模 2164 万千瓦,电化学储能 200 万千瓦/4 小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新能源总规模 12GW,统筹配建新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
沙戈荒大基地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济性问题:大基地项目建设除电源投资外,还有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配套,单个基地项目总投资额高,经济性是最大问题之一。
电网承压问题:到 2030 年,大基地 455GW 新能源项目全部并网发电,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新型电力系统支撑。
消纳困难问题:在远距离输送同时,需挖掘就近就地消纳需求,探索新能源和产业发展相融合新模式,如绿电直连发展。
未来展望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是生态治理与能源转型双赢之举,为储能产业创造百万千瓦级应用场景。未来发展在于特高压等输电通道建设、储能成本下降以及政策协同,能源革命才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