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解读136号文:新型储能等可调节资源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应尽早布局
日前,中能建(北京)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能建能源研究院)官网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政策解读。
中能建能源研究院从新能源入市大势所趋、市场化交易更为复杂、投资决策更加困难、资产管理面临重构四个方面对政策进行解读,并从锻造电力交易核心竞争力、建立集团营销管理体系、优化投资项目决策机制、集群开发能源融合项目、抢抓新兴市场发展机遇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具体来看,新能源普遍具有系统建设成本高,发电边际成本低的特点,如果投资成本无法合理疏导,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投资积极性。为科学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和布局,助力新能源投资产业健康发展,136号文创新性的引入机制电价概念,保障新能源投资项目机制电量都将按照机制电价进行差价结算。此项措施的推出,将解决新能源参与市场后获得合理收益的部分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稳定新能源收益预期。
中能建能源研究院认为,新政策出台将让资产管理面临重构。因为新能源全面入市、机制电价由竞价方式确立,意味着新能源稳定营收模式向市场化交易的资产运营模式转型,未来新能源场站收益将面临重大挑战,投资开发新能源项目需要重新架构企业经营管理方案。
一是电价评估要作为投资决策重点。未来电力市场交易收入将是新能源电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需要依据市场环境重新搭建投资测算模型,投资开发项目要基于市场价格信号进行决策,在合适的区域投资开发合理的新能源项目。
二是要依托电力交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电力市场交易频次高、种类多、难度大,需要摒弃以往“躺着收钱”的旧思维,转向依靠交易“主动挣钱”的新思路,精细化成本管控与交易创新,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交易风险管理体系,稳固提升交易收入。
三是依据市场环境对部门协作进行优化。过去新能源项目拼资源,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新能源企业拼能力。需要企业有机串联交易、开发、生产、风控、财务等多个部门,打造公司大营销格局,实现新能源项目开发、生产、运营的高效集成。减少因为自身内部管理不协调带来的收入损失与偏差考核。
中能建能源研究院提出,在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新能源项目前期开发还是后期运营管理,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电力交易极具复杂性和专业性,打造成熟的电力交易团队,能够为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提供电价预测支撑,保障项目运营期提供电力交易工作。越早适应电力市场交易的新能源企业就会越早摆脱对固定电价的依赖,越早通过市场提升自己收益,越能够让企业在市场化浪潮中平稳前行。
在抢抓新兴市场发展机遇方面,中能建能源研究院表示,136号文中虽然提出新能源配套储能不再作为新能源项目开发的前置条件,表面看免去了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但从深层次分析,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现货市场价格上下限价差将进一步扩大,也就意味着对于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大批可调节资源具有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空间。
企业应当抓住新一轮市场发展机遇,尽早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新型储能项目,创新推动从电芯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储能新技术、新功能,研发更大规模集群、更大单机容量、更高转换效率、更长释能时长的新型储能系统,锻造更加系统高效的新型储能产业链一体化能力。
全文如下:
文章来源:储能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