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对美国电池储能行业所造成的影响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的关税政策已经导致多个电池储有项目交易落空。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
特朗普宣布,对与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普遍关税。该政策原定于4月9日生效,但特朗普决定给予90天缓冲期,目前部分国家正在寻求谈判机会。
然而,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却呈现出截然不同态势。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迅速升级,特朗普发布加征关税声明后,中国政府随即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了84%报复性关税,而特朗普则进一步将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125%。
关税对美国电池储能行业的直接影响
美国电池储能系统的产业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全球保险提供商GCube公司的高级承保人Rosa van Reyk在接受行业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征关税对美国电池储能行业的影响迅速且明显。她透露,在关税暂停宣布前一周,已有项目因关税问题被迫搁置。
van Reyk表示,“即将破土动工的项目被无限期推迟。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个太阳能+储能项目放弃部署价值6.5亿美元的电池储能系统,另一个价值7.5亿美元电池储能项目投资也按下了暂停键。尽管电池储能项目的业主和开发商通常灵活且善于抓住机遇,但面对如此剧烈的政策变化,他们难免感到沮丧。”
她强调,多年来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已习惯于灵活适应技术和财政政策的快速变化。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和本土供应链发展,减少对进口产品依赖,但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曾是刺激美国电池储能制造业投资浪潮的重要驱动力。
van Reyck补充道:“《通胀削减法案》(IRA)促进了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并在该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关税可能会为这一进程按下‘刹车键’,但具体影响程度尚不明确。”
正如美国清洁能源协会(CEA)储能市场情报分析师Anjali Joshi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述,政策不确定性浪潮已经导致电池制造商(尤其是初创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取消或推迟电池工厂的生产计划。
然而,专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行业预测与分析的Rho Motion公司研究主管Iola Hughes认为,进口电池和系统的关税大幅上调对美国储能行业影响或将有限。
Hughes指出,美国电池储能行业已为关税上调做好准备,尽管特朗普以及中国随之采取的反制措施所设定的关税水平超出预期。
她表示:“在短期内,美国储能市场已经为应对关税做好了相对充分准备,许多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开发商在过去几个月里增加了电池/电池储能系统库存,以应对关税影响。计划于今年年底和2026年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当库存耗尽时)将最有可能受到关税冲击。不过,这为重新评估供应链和谈判新价格提供了一些时间。”
此外,Hughes表示,尽管受到加征关税影响,但电池储能行业仍有应对额外成本的空间。她指出,美国电池储能行业约90%供应链依赖中国,但在过去十年左右,电池和储能系统成本已大幅下降,在过去两年更是几乎减半。自从2022年以来,电池价格大幅下跌,电池和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的创新意味着所需的空间和设备更少。从实际价格来看,关税冲击使电池储能系统价格大致回到了2022年水平。
Hughes还表示,中国电池储能行业厂商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尽管美国电池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但进口的电池或储能系统价格下降得更快,扩大了供应商在美国市场的利润率。这为吸收部分关税而不影响盈利能力创造了一定缓冲空间。她指出:“由于目前利润率较高,中国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制造商有可能吸收部分关税。”但她补充道,随着关税水平不断上涨,中国产品终将因价格过高而失去竞争力。
关税对美国制造业和供应链的长期影响
Hughes表示:“关税上调,加上投资税收抵免(ITC)对国内的额外奖励,意味着任何能够提供美国本土电池的供应商都将比以往更受欢迎。然而,供应仍然有限,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美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LFP)。这些公司中大多数将在未来几年获得所有的承购权。”
她指出,那些计划在美国建立磷酸铁锂电池(LFP)生产工厂的公司也将面临价格上涨的问题。磷酸铁锂电池(LFP)正极材料的生产高度集中在中国,在美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LFP)正极材料之前(这实际上仍需数年时间),这种情况不会改变。即使是韩国电池制造商(如LG Energy Solution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密歇根州生产磷酸铁锂电池(LFP),但此前用于电动汽车的镍钴锰(NCM)三元锂电池生产线在重新配置之后,初期仍将依赖中国供应磷酸铁锂电池(LFP)的正极材料,直到韩国能够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Hughes还提到,东南亚地区建设的一些磷酸铁锂电池(LFP)生产工厂可能成为替代选择,因为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已说服特朗普降低对等关税。这些使用中国供应正极材料生产的电池而不会面临加征关税,有可能以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向美国市场提供产品。
Van Reyck则指出,在更上游的材料方面,世界上另外两个最大的锂资源生产国智利和澳大利亚也受到关税打击。尽管这两个国家是否能在90天缓冲期内成功谈判降低关税尚待观察,但如果未能成功,竞争优势可能会转向美国以外市场,这些市场的电池价格可能会更低。
van Reyck表示:“随着美国市场收缩,这将有利于与这些国家签订优惠贸易协议的其他买家。”她强调说,对等关税也可能降低美国制造电池的出口吸引力。随着亚洲国家生产的电池供应更加充足且价格更具竞争力,可能获得进一步优势。
关税与投资税收抵免变化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Hughes表示,尽管美国电池储能行业有能力做出一些调整,例如重新关注从东南亚工厂进口,但可能不得不在未来几年内重新洗牌或调整其供应链要素。这可能意味着减少对中国生产的电池或储能系统需求,同时鼓励美国储能开发商选择国产或非中国生产的电池储能系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关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内产品含量,从而从投资税收抵免中受益。
她强调,对于电池储能行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政策不确定性,而不是基于关税成本的增加,电池储能行业必须“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通胀削减法案》(IRA)扩大了获得投资税收抵免范围,其中包括独立部署的储能系统,并对使用国内产品的储能项目给予额外激励。这些计划将持续到2032年,电池储能行业对激励计划带来的确定性表示欢迎。
Hughes总结道:“在短期内,我认为美国电池储能行业的首要重点是应对政策不确定性、确保可靠的供应链以及管理成本波动(关税)。”
她指出,除了关税之外,投资税收抵免的未来发展也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她补充说,共和党参议员最近在税收激励措施方面的积极态度可能有助于缓解这些担忧。
本文来源:中国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