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出台!2025储能产业3大变局
2025年刚开年,国家层面的储能相关政策不断:
昨日,工信部等八部门正式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去年11月发的征求意见稿到正式落地仅用了3个月,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布的首个新型储能供给侧政策文件。
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在重磅政策引领下,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会如何发展?本文将结合政策对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终局推演,供各位参考。
一、储能市场连锁反应显现一个取消强制配储,一个是支持储能产业发展,两个政策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形成了“淘汰低效供给+刺激真实需求+倒逼技术升级”的组合拳,让储能产业用市场化手段和技术创新证明经济价值,推动储能从“成本负担”变为“收益工具”。首先,强制配储的取消,会出现新能源项目的抢装潮。政策设置了“新老划断”节点(2025年6月1日),存量项目需要在此之前并网以享受原有政策。所以预计Q2储能装机量将环比增长40%,但Q3或回落至正常水平。
其次,价格战会进入白热化。为争夺剩余订单,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将会跌破0.4元/Wh(含电芯),部分企业通过绑定EPC服务报出更低价格,行业毛利率会进一步压缩。进入下半年,依赖强制配储的企业将面临订单萎缩,尾部企业预计批量退出市场,低端产能加速出清,市场份额将会向头部企业集中。经过这一系列的反应之后,新政加持下,行业进入“真需求+硬技术”时代。竞争逻辑从“价格内卷”走向“技术突围”、“价值竞争” 达到全面入市的良性循环。
取消的强制配储不代表发电侧不再配储,而是市场自由选择是否配储。但发电侧如果没有储能缓冲时,系统调节性需求可能将转移到电网侧和用户侧,这时候新能源波动的支付费用就以辅助服务费用等收益形式传导至网侧和用户侧,从而进一步完善储能盈利模式。
包括分布式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全面入市后,进入现货市场,会导致上网电价波动,这也将推动纯套利转向“赚服务+省电费+赚补贴”的混合收益,最终才能穿越周期。当然在穿越前,必定会经历一个阵痛期。
二、工商储进入深度洗牌期
经过这几年的验证期,早期工商业储能项目有问题的或在2025 年爆发,同时资本遇冷、市场减速、政策支持低效产能出清和高质量发展等各种变量推动加速洗牌,无差异化或缺乏资本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的中小企业,受限服务能力及质量,将会被迫转型纯代工或开发或运营或甚至退出,工商业储能进入到深度洗牌期。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行业出清,将跑出 10-20 家主力厂商。
换而言之,今年也将会是工商业储能品牌格局的关键年。
三、储能企业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一方面,新政明确支持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如《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的总体目标: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显著,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等。并表示,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研究海外布局指引,引导企业制定因地制宜的出海战略和布局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加上海外储能系统单价较国内高0.2-0.6元/Wh,储能企业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际新能源市场,更多储能企业将会继续采取出海策略,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2025年刚开年,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而Fluence推出7.5MWh AC-Block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Smartstack,“以应对来自中国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储能系统巨头的一系列动作,或将搅动全球储能市场,将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带入新的阶段。
从全球储能市场来看,除了欧美和澳洲外,中东非/东南亚市场也将会成为储能企业深度布局的新兴市场。行家说Research认为,2025年中东非大储装机预计同比增长超2.5倍。2025年东南亚储能装机预计达12GWh,同比增长50%。
同时,2025年工商业储能将会继续打开增长空间。据《行家说储能:工商业储能产业资源调研报告(2024-2025)》显示,2025年全球工商储新增装机量将达6.1GW/15.26GWh,增速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