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h海外储能项目开工!储能国家队加速“出海”!
央企入局储能风潮仍在继续,在国内布局完善后,沿着一带一路向海散播中国新能源星星之火。当地时间3月25日,中国能建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洛奇150MW/300MWh储能项目举办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达到1.4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约今年年底投入商业运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海投公司投资、中南院EPC总承包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为中国能建首个海外储能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公司在海外投资的最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项目,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首个外资企业布局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为该国提供21.9亿度电力的调节能力。此外,当日中国能建在该国布局的另一个储能项目菲尔干纳州奥兹150MW/300MW也同步进行开工。
1. 广泛布局
中国能建布局储能时间较早,在2021年该公司旗下电规总院公司等4家单位就承接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三峡乌兰察布绿色电站示范项目,该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00亿元。根据2021年数据统计,当时的中国能建储能相关项目总值就达到了1116亿元。
公司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和氢能、储能两个具体方向展开业务。并且,中国能建在光伏和电站领域率先出海,先后获得了菲律宾、印尼、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刚果(金)等国的相关项目订单。近期,中国能建储能领域布局速度加快,例如新加坡裕廊岛JTC120兆瓦光伏项目和储能项目,并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达成相关协议,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工业园区、智能电网、高空风能、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等领域进行合作。
不仅如此,中国能建旗下的储能公司也不少,起点储能网经不完全统计,中国能建旗下储能企业已达到十余家,并且之间的业务关联性较大,中国能建也联手宁德时代成立能建时代实现优势互补。在去年11月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新型储能将迎来黄金时期,中国能建也紧跟时代,将储能作为重点培养的新型产业,并作为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支撑点,全面深化布局电化学储能、氢能、空气压缩储能等细分领域,其自研的280Ah储能电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两会上,宋海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并给出了五点建议:
1.加强新型储能统一规划。
2.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
3.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
4.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5.加大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力度。
2. 从央企看储能动向
国家队作为储能产业风向标,在行业中的布局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传统能源业务为主的企业,央企在国家政策的变动下也面临业务转型,新能源产业将会是以能源业务为主的国企央企转型必然趋势,今年开始布局速度加快,中国电气、国家管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核汇能等诸多公司纷纷成立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相比于民营企业专攻一点的方式来说,央企布局的储能细分领域更加多元化。
在储能电芯种类以及产品种类领域,锂电池、钠电池、氢能、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熔盐储热等均有央企进行相关研发动作;在PCS/BMS/EMS、并网检测、EPC、储能预制舱、储能系统集成等环节也有相关规划。央企凭借强大的资金流和研发实力,从储能产业链上下游全面进军,实现产业链一体化。
不同于国外的户储风潮,我国主要在电站以及大型储能领域、抽水蓄能领域潜力较大。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在环境恶劣以及偏远地区建设储能电站成本较高,收益渠道也相对单一,所以民营企业在此领域进行投资的积极性缺乏,这就需要国家队进行宏观调控来平衡各地的用电需求,加之民营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活力注入,未来我国储能将得到全方面的平衡与全方位的发展。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属于适合自己的储能产品种类以及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