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案例深度解析
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为河南省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通过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四个环节,实现能源的高效协同与优化配置,这类项目正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力。下面将对河南省多个典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进行深入剖析。
No.1
灵宝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一)项目背景
灵宝宝鑫作为锂电铜箔行业的龙头企业,年产能达4万吨,是国内首家单体年产能超4万吨的铜箔企业,产品供应诸多知名锂电池企业。电解铜箔生产耗电量巨大,随着产能扩张,用电成本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每降低一毛钱的用电成本,都能极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
(二)项目实施
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投资建设。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的问题,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投资方与企业约定电价,为企业每度电成本降低约0.15元。项目利用厂区旁建设用地建设储能电站和变电站,减少土地征收手续,加快项目推进。项目预计年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仅电费节省就能让企业每年降本超1000万元,还能为企业出口产品提供绿色认证保障,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建设进展
2024年6月列入河南省第一批一体化项目名单,8月开工建设。目前,储能、开关站现场场平已完成,储能部分进行地基处理,风电部分办理核准手续,计划2025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确保各个环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效益分析
投产后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2.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万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有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项目的建设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No.2
信阳市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一)项目概况
信阳市确定信阳市行政中心、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今上半导体公司、河南明阳智慧能源公司等11家单位和企业开展示范试点建设,于2024年6月10日全部建成运行。项目涵盖多领域,采用“光伏 + 储能”等模式,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协同。
(二)项目内容
以河南鼎润科技公司为例,采用2台240kw/466kwh科创一体式液冷储能系统、1台120kw/233kwh科创一体式液冷储能系统,车间屋顶光伏电站为生产线供电。豫东南高新区光储充检超充站集光、储、充、检于一体,采用1台120kw/233kwh科创一体式液冷储能系统,全年发电约14万千瓦时。这些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资源,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实现了能源的稳定供应。
(三)效益分析
11个示范项目预计年发绿电约2800万千瓦时,每年降本约720万元,减少碳排放约2.2万吨,节约标准煤约1.12万吨。企业通过配置光储设施,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推动信阳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此外,项目的建设还提升了当地的能源供应稳定性,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能源保障。
No.3
新乡经开区河南元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一)项目申报
2024年底成功入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五批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是新乡经开区首个此类项目,标志着经开区在新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二)项目内容
以河南元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为用电主体,租赁新乡市富尧科技有限公司、新乡市恒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闲置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容量1.1MW(富尧0.6MW、恒星0.5MW ),配置储能总容量220KW/440kWh,储能配比20%、2h,符合配置要求。这种利用闲置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建设成本。
(三)项目意义
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帮助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电成本、增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作为先行范例,吸引更多投资和项目落地,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同时,项目的建设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环保形象,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No.4
郑州市某单位新建科技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项目
(一)总体方案
采用光储充 + CCHP系统,包括600kW光伏系统、800kW/400kW储能系统、制热功率1000kW及发电功率500kW的燃气轮机、1台电制冷机、20台充电桩和1台变压器。这种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园区的能源需求特点,通过多种能源的协同供应,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负荷情况
根据供暖季(11月15至次年3月15日)、供冷季(6月15日至9月15日)和过渡季划分电冷热和充电桩负荷需求,精准匹配能源供应。在不同季节,根据负荷变化调整能源供应方案,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三)能源协同
燃气轮机制热满足热负荷,同时发电满足部分电负荷,电制冷机制冷满足冷负荷,光伏发电补充电负荷,储能系统在负荷高峰或电价高峰时放电,不足部分从电网下电,光伏发电余电上网,实现能源高效协同。这种协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园区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四)经济评价
项目总投资649.5万元,资本金比例20%,全投资收益率税后19.78%,全投资回收期5.8年,资本金收益率税后69.73%,资本金回收期2.28年,经济效益良好。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的运营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
No.5
洛阳市公共交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一)项目开工
2024年12月4日正式开工,聚焦新能源领域,布局风、光、氢、储等新能源项目,助力洛阳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二)项目内容
依托洛阳交投集团资源优势,利用地铁场段及高架车站、公交、机场、高速公路边坡、商业建筑屋顶等场地,建设“公共交通 + 源网荷储”发电项目群。规划2025 - 2029年建成源网荷储项目25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17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8个。通过广泛布局新能源项目,将有效提升公共交通领域的能源自给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效益分析
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1.6亿千瓦时,实现产值近亿元。所产绿色电力供洛阳市轨道、公交等领域使用,提升绿色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比例,减少碳排放,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此外,项目的建设还将带动洛阳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No.6
项目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挑战
1. 资源匹配难题
部分企业用电负荷大但为季节性生产,会导致新能源发电能力闲置,推高发电成本;部分地区风电光伏资源开发空间不足,难以满足项目需求。例如,一些旅游景点在旺季用电负荷大,但季节性明显,淡季时新能源发电设施可能闲置。
2. 建设周期长
一体化项目建设涉及接入方案、用地预审、可研、初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环节,手续繁琐,周期较长。比如,一个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从前期规划到建成投产可能需要2 - 3年时间。
3. 投资回报不确定性
新能源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储能设备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例如,光照不足或风力不稳定会影响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效率,进而影响项目的收益。
(二)应对策略
1.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合理的项目退出机制,依法依规将超时未建项目调出前期库,保障优质资源用于一体化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新能源资源开发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对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可以结合当地其他产业或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调配。
2. 简化建设流程
政府部门加强协调,简化审批手续,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例如,设立专门的源网荷储项目审批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3. 完善投资保障
政府出台补贴、优惠电价等政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储能设备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例如,设立源网荷储项目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担保。
No.7
项目的推广价值与未来展望
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这类项目将在更多领域和地区落地生根。
一方面,项目规模和数量将持续增长,推动河南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例如,更多的工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等将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和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将带动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同时,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