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宁德时代!储能价格战风云再起
8月19日,注册资本7700万元的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柴时代”)正式落地济南长清区,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为李春生。
这家由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控股60%、宁德时代参股40%的合资公司,标志着传统能源巨头中石油,以系统集成商身份正式进军储能市场。
据悉,双方将合资共建现代化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布局济南与苏州两地,为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在济南,建设大型储能系统预制舱总装线,实现储能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生产;在苏州,依托宁德时代成熟的集中式储能变流器(PCS)产线,扩建模块式PCS生产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亦是宁德时代首次对外披露其自研PCS产线的布局计划,标志着这家全球电芯霸主在储能系统核心部件领域正加速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二者的深度合作,不仅是央企能源转型的关键落子,更将重塑中国储能产业的竞争格局。
此次“联姻”并非偶然,而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自然延伸。
早在2024年,宁德时代已入围中石油一级供应商名录,成为其储能电芯核心商之一。同期入选的还包括比亚迪、亿纬动力、海辰储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共8家龙头企业。同年,双方已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储能系统集成应用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今年6月1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中国石油济柴动力与宁德时代拟组建储能合资企业的动向。公告指出,宁德时代在国内储能电芯市占率维持在20%-25%之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储能严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梳理,2025年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约55GWh,国内市占率为23.5%。相较2024年的40%和2023年的36.5%,市占率呈现下滑趋势,与第二梯队玩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通过战略合作绑定央企等头部客户的大规模订单,或已成为其巩固市场地位的必然选择。
进入2025年,宁德时代已接连斩获不少济柴动力大单。
3月21日,中标中油济柴5MWh液冷电池系统项目,采购预算9300万元,中标金额8627万元;
6月4日,中标100MWh液冷电池系统,采购预算5800万元;
8月19日,在中标济柴动力50万块314Ah储能电芯采购中,宁德时代以1.6亿元报价位居第一中标人,折合单价为0.32元/Wh。
如今,合资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关系从“供应商-客户”正式升级为“战略共同体”,共同抢占储能系统集成高地。
01
成本“杀手”
作为中国石油旗下拥有百年历史的能源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济柴动力正加速从“传统动力供应商”向“新能源系统集成商”转型。
济柴动力始建于1920年,1932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台15马力柴油机,业务全面聚焦发动机、压缩机,现已发展为世界主流石油钻井动力服务商、中国气体发动机行业领军企业,总资产70亿元,员工3100人。济柴动力强势切入的储能系统集成业务,也成为中石油新能源板块的重要支点。
储能不仅是电力调节工具,更是油气生产方式变革的“绿色引擎”。
2025年7月18日,在辽宁盘锦,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钻井平台在长城钻探30678井队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油气勘探正式迈入“零碳动力”时代。该平台核心设备由济柴动力提供,包括3.34MW移动储能舱、高性能储能逆变单元、储能逆变升压一体舱、智能微网能源管理系统等。
运行期间,日均发电超4000度,助力2口井完钻,6个电池舱累计放电达23万度,单井作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吨。这一“光伏+储能”零碳动力模式,正在成为油气田绿色转型的样板工程。
中石油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广袤油田,其“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规划,未来将配套超2GWh储能需求,为济柴动力提供了天然的规模化应用场景。
借助遍布全国的油田基础设施,济柴已在多个项目中验证技术实力,深度契合中石油的绿色转型需求:塔里木125MW/500MWh光储系统并网发电超1亿度,配套1.1GWh储能运行效率达88%;吐哈油田30MW/60MWh储能项目充放电效率接近87%。
今年6月,济柴动力5MW级磷酸铁锂储能系统还获得中国石油装备科创一等奖,技术话语权持续提升。
更令人瞩目的是济柴动力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自2023年启动“百兆瓦级储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以来,济柴动力已建成中国石油首条年产能达4GWh的PACK生产线,自主掌握从电池预制舱设计(单舱容量5MWh)、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到EMS能量管理系统的全链条核心技术。
其电芯通过招标方式进行规模化外采,偏好314Ah主流规格电芯。据「储能严究院」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2月以来,济柴动力累计招标规模已达4.3GWh,依托自主研发的PACK工艺与系统集成能力,显著优化了整体系统成本,实现储能度电成本的突破性下降。
在招标市场上,济柴动力展现出惊人的价格压制力,屡次刷新行业低价纪录:
尤为震撼的是,2025年5月的0.363元/Wh限价,一度震惊行业——较同期市场均价低近40%,几乎触达材料成本边界。即便后续回调至0.375元/Wh,仍大幅低于主流厂商水平,凸显其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在这背后,储能系统三年内暴跌近八成,近半厂商低于成本价销售,对行业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在“低价者得”的招标机制下,济柴动力储能系统核心部件的成交价常低于预算。
例如,2025年8月28日,济柴动力完成50万块314Ah电芯采购(总容量502.4MWh),预算1.7亿元,限价约0.338元/Wh。最终宁德时代以1.60768亿元中标,单价0.32元/Wh,较预算低约1000万元;海辰储能报价1.4067亿元,单价低至0.28元/Wh。
02
中石油的储能野心
济柴动力只是中石油储能蓝图的一块拼图。
在“双碳”目标与风光大基地建设推动下,新能源已成为中石油五大核心战略之一,提出“双碳三新”战略——即双碳引领,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
事实上,“十三五”以来,中石油已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全面落子,中石油大力推进风光基地化开发,地方油田公司多个基地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
中石油旗下研究院与装备制造企业更是持续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攻关:
济柴动力不仅具备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气体压缩机和燃气发电机等核心装备能力,同时已全面布局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体系,并承接了多家油田公司的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项目,展现出从关键设备研制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综合实力。
勘探院突破钛酸锂、磷酸铁锂、钠离子、水系锌离子电池等材料与器件技术,开发出耐-40~60℃宽温储能电池模组。
工程材料研究院掌握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材料改性、电堆集成与混酸电解液技术,自助设计500W/1kWh电堆样机。
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导江苏金坛、湖北应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井筒工程技术攻关。
宝石机械自2016年起研发钻井飞轮+电化学混合储能系统,构建柴储智能微电网,形成了飞轮储能国产控制技术。
中石油不仅自建储能产能,更通过产业投资加速布局。
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00亿元的昆仑资本,已成为中石油的“新能源猎手”,在储能、光伏、充电、材料等领域完成一系列重磅投资,入股液流电池头部企业星辰新能,工商储PCS龙头恩玖科技,正极与隔膜材料龙头锂源新能源、中材锂膜、杉杉锂电,BMS龙头高特电子,充电桩领域的英飞源、领充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解决商海尔新能源等。
通过“自研+合作+投资”三轮驱动,中石油正构建覆盖材料、电芯、系统、应用的完整储能生态链。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的储能布局并没有局限于磷酸铁锂储能路线,更在多元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上全面开花。
2024年6月,由济柴动力自主研制的首套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新疆油田玛湖078井场完成带载调试。近期,中石油在青海油田投用首套完全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成功实现偏远油井的绿色电力供应与零碳采油作业,为油气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03宁德时代“技术换场景”战略
全面落地
对宁德时代而言,与中石油的合资是其“央国企联盟计划”的关键落子。
面对储能行业深度洗牌,宁德时代正以“技术主权换市场主权”为核心战略,通过与国家级能源集团共建合资公司,打通从技术到场景的闭环。
目前宁德时代已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三峡集团、中国能建等头部央企达成战略合作,并落地多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
代表性合作包括:2023年8月,与中国能建在上海合资成立能建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新型储能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及相关装备集成服务平台,注册资本6亿元。
2020年,联合北京索英,与山东电工电气合资,入股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年产能7.5GWh,跻身2024年度全球系统集成商Top15、国内出货量前十,宁德时代持股1.25%。电工时代以低价策略屡屡竞标成功,报价从2023年的1.82元/Wh降至今年8月的0.398元/Wh,降幅近80%。
此外,宁德时代还通过合资在储能领域纵深布局。
与永福股份合资成立永福电通,专注储能EPC,宁德时代为永福股份第二大股东;与星云股份合资成立时代星云,聚焦PCS、BMS及系统集成;与科士达合资成立时代科士达,主攻储能PCS设备等;与易事特合资新能易事特,布局PACK及储能服务;与明阳智能结盟,成为风光储一体化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央企资源+民企技术”的模式,宁德时代构建起横跨发电、电网、制造、集成、服务的储能产业生态圈,形成难以复制的协同壁垒。
中石油与宁德时代的联手,既是央企能源转型的缩影,也是宁德时代“技术落地、场景闭环”战略的关键落子,二者引发的行业地震才刚刚开始。
(来源:储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