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出海势如破竹:2025上半年订单163GWh,同比激增246%!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储能出海成绩亮眼,1-6 月海外订单达 163GWh,同比增长 246%。
下半年,多家储能龙头持续发力,在多区域取得突破,多个 “最大规模” 项目展现技术实力:
储能出海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是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协同的全面升级。老牌巨头与新兴势力同台竞技,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多技术路线并行,应用场景从大型电站、户储拓展至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中国储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竞逐中持续领跑?
据 CNESA DataLink 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 年 1-6 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 163GWh,同比增长 246%,业务覆盖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超 50 家企业。
在 163GWh 订单中,明确地区的达 111.6GWh。区域分布上,中东、澳大利亚、欧洲位列前三,均超 20GWh;南美、北美、南亚、东亚紧随其后,均超 3GWh。
单个国家中,澳大利亚、阿联酋、沙特、智利领先,英国、美国、印度、日本超 3GWh,土耳其、波兰、希腊、巴西等超 1GWh。
主流地区订单亮点:中东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储能各 10GWh 大单;澳大利亚最大订单为宁德时代与 Quinbrook 合作的 8 小时电池储能项目;欧洲 1GWh 以上订单达 11 个,最大为楚能新能源与英国 Immersa 的 2.5GWh 合作;印度订单增长快,最大采购项目由天合储能和南都电源拿下,规模超 3.1GWh。
图1:2025上半年储能出海订单1GWh以上国家(单位:MWh)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超 50 家企业签约海外储能订单或合作。其中,订单规模超 10GWh 的均为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以超 43GWh 的海外订单居首,占总规模的 23.8%;系统类企业中,阿特斯、晶科储能、中储科技、天合储能、融和元储位列前五。
中国储能出海技术路线多元,除主流锂电池外,液流电池和钠电池加速走向国际。钠电池领域,广东海四达钠星获海外客户四年不低于 1GWh 战略订单,乐普钠电在海外有多项合作;液流电池方面,北京普能、中和储能的相关系统分别出口美国、欧洲,体现中国储能企业借差异化技术打开海外新兴市场。
老牌巨头与新势力同台较量
在我国储能出海进程中,老牌企业与新势力的竞争路径差异明显。
老牌出海企业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以及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光伏龙头为代表,依托成熟的海外渠道、品牌认知、技术协同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形成先发优势,不断斩获海外大单。比如,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 “全天候” 光伏储能千兆级项目的首选供应商,将供应 19GWh 天恒储能系统;比亚迪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签署了当时全球最大的 12.5GWh 储能项目合同。
出海新势力包括海博思创、融和元储等集成企业,科华数能、上能电气、汇川技术等 PCS 企业,以及海辰储能、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等新成立的储能电池企业。它们通过细分市场定制化方案、本地化服务、布局新兴市场、组团出海等方式快速打开市场。例如,海博思创聚焦亚太储充市场,获得新加坡 5000 套充储一体机订单;融和元储与 ELECTRUCK 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以全链路协作模式构建澳洲市场差异化竞争力;上能电气在欧洲与土耳其企业签约,在非洲为大型储能电站供货,实现多点突破。
储能出海新趋势
中国储能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渐趋成熟,形成 “电芯厂商 + 系统集成商 + EPC 服务商” 联合出海格局,如南非红沙、埃及 Abydos 等项目均是典型案例。
企业通过 “设备供应 + 长期运营” 模式增强竞争力,长期运维成项目标配,远景储能、阳光电源等企业的合作案例体现了这一趋势。
在深度本地化运营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纷纷在海外布局产业链项目或工厂,以构建全球竞争力。
储能出海应用场景日益多元,从传统领域拓展至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等细分市场,海博思创、南都电源等企业有相关合作成果。
当前储能产业成国际能源竞争核心赛道,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但也面临贸易壁垒等挑战。中国储能企业需持续创新、深化本地化、构建长期竞争力,以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位置,助力全球碳中和。
备注:
1.本文储能出海订单统计时间为2025年1-6月;
2.本文统计口径为明确最终用在海外市场的储能订单;
3.更多详细数据可订阅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
附:2025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典型出海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