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C2025|绿色低碳产业服务平台 苏高新绿碳将亮相大会
CESC2025第三届国际储能大会将于2025年3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南京举办。
大会现场将有储能及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带来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涉及储能技术、储能设备与材料、储能电站与基础设施、储能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安全与智能电网技术、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等。
经大会组委会确认,苏州高新绿色低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高新绿碳”)将亮相本届大会暨展览会。其展位号为INV03,敬请关注。
公司简介
苏州高新绿色低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是苏州高新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设立的绿色低碳产业服务平台公司。
公司聚焦集群建设、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三大方向,具体开展绿色低碳产业招商引资、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建设、绿色建筑及能源综合服务、绿色电力开发交易四大业务,统筹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构建全新发展新模式,为苏州高新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经典案例
项目一:和枫产业园零碳化改造项目
苏州市首个钙钛矿“光储充检放”智能微网示范场站、苏州高新区首个光储充微网示范项目和首个V2G车网互动示范项目。
作为苏州首个钙钛矿"光储充检放"五位一体智能微网示范工程,本项目构建了4MW光伏+15台储能柜(总容量3.225MWh)的绿色能源矩阵。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400万度年绿电产能与210万度移峰填谷能力,创新应用V2G车网互动技术,打造园区微电网智慧中枢。系统不仅满足扩容降需的刚性需求,更形成年超220万元峰谷套利收益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其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可实现全系统毫秒级响应与多设备协同控制,树立长三角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标杆。
项目二:苏高新白荡水质净化厂光伏项目
江苏省首个索结构柔性支架污水处理上盖光伏项目
项目秉持“水光融合”理念,首创“光伏+净水厂”模式、索结构柔性支架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利用,实现能效最高、能耗最低的双赢效果,在全省和行业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光伏+”应用新模式。项目在厂区水池上方钢结构铺设光伏板,装机容量3.032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300万度,节约标准煤91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87.5吨。创新应用智能清洗机器人实现8%发电增益与70%运维降本,配套自主研发的GLC智慧能源平台突破传统监控局限,实现“发电-用电”全链路可视化管理。
项目三:苏州乐园光伏文旅融合项目
苏州市首个“光伏+乐园”分布式光伏项目
以1496KWp装机容量开创"光伏+主题乐园"新范式,2473块高效单晶组件通过多点分布式并网实现电能自循环。创新采用XGF380-Z-Z1智能并网技术,构建光伏阵列与游乐设施的能源共生体系。年均130万度清洁电力供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4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吨,相当于400亩森林碳汇能力,使游客在娱乐体验中感受绿色科技魅力。项目完美平衡景观美学与发电效能,打造全国首例主题公园碳中和示范样本。
项目四:清山会议中心光伏酒店项目
江苏省首个单体兆瓦级“光伏+酒店”分布式光伏项目
设计上采用了“因地制宜,融合高效”的理念,整体设计结合了酒店屋顶载体较为分散的特点,将分布式光伏掩映于山林之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景观美学效果突出。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约为99.29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35.23吨,每年可节约标煤363.08吨。
项目五:苏州轨交3号线光伏创新工程
苏州市首个市级城市轨道交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是江苏省首个35KV电压等级高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每年可为车辆段及正线输送约175万度的绿色电力,年均节约标准煤约533.75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1334.4吨。开发的挡风板式光伏支架全国首次在轨道交通行业上使用。此外,项目还运用了先进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确保光伏系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高效发电。
项目六:莱克电气智慧储能项目
苏州市工商业分布式储能标杆项目
15台储能柜构建3.225MWh工商业储能矩阵,精准从厂区绿电消纳、削峰填谷角度切入,通过AI智能调度实现210万度年移峰填谷量,全方位保障企业的峰谷用电需求。系统集成需求侧响应、电能质量治理等6大功能,帮助企业降低15%用电成本,获220万元全周期收益。
项目七: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
苏州市首台(批)并网运行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项目位于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园,运用了250kW/1000kwh全钒液流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新型长时液流储能产品,为智能微网、虚拟电厂提供稳定的恒流源。该项目可为业主提供1000kWh以上的备电能力,保证电力能源稳定,提升扩容能力;按照两充两放的使用方式,每天设备进行两次充放电,通过调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全钒液流电池的长时、高安全特性得到具体展示,为进一步市场运用提供良好示范 。
项目八:苏高新智泰产业园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苏州高新区首批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1.4MW光伏+215kWh储能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生态,每年135万度绿电通过智能EMS系统实现精准调配。创新应用虚拟电厂技术,实现充电桩负荷与光伏出力的实时匹配。项目25年周期可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提供绿电超3300万度。其"光伏车棚+储能电站+超充桩"的立体布局模式,已在全区6个产业园成功复制,成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样板工程。
项目九:苏高新绿碳产业示范基地(GLC Park一期)
苏州高新区首个国家级“近零能耗”设计标识认证,取得江苏省绿色低碳科技示范工程名录第一名、江苏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示范案例、苏州市九大新能源产业园
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占地面积5亩,面积约1万方,以零碳/近零碳产业载体为目标,打造高标准绿色低碳产业专业载体。该项目通过集成BIPV光伏建材、储能系统、直流充电桩、碲化镉发电玻璃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同时采用高效热工性能围护结构,大量运用装配式绿色建材,实现92.92%的综合节能率,89.70%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项目十:中检中软地源热泵能源站项目
区域能源综合供应系统典范之作
项目采用地源热泵为主的高效主机能源形式,实现地块内27万方酒店、公寓、办公的制冷、采暖、生活热水“三联供”和照明、电力、设备制动等方面的能源需求。数字化能源平台集成负荷预测、智能调度等8大功能模块,开创"地质能+信息化"的新型区域供能模式,为城市综合体提供绿色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建成后预计供能规模预计为3226万kwh/年,较传统空调系统可减少2400吨标煤消耗,为区域范围内楼宇提供绿色、舒适、健康、可靠的能源供应。
项目十一:参与首批虚拟电厂业务
苏州市首批完成虚拟电厂建档工作主体
顺应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公司积极参与虚拟电厂相关业务,自去年10月份以来短期可调负荷辅助服务成功参与17次,签约聚合户号数量由最初的3个指数级增长至64个,收益超10万元。积极探索绿电绿证交易等新业务,将自身的光伏资源纳入交易范围,真正将市场化双碳目标落实到位。稳扎稳打,为江苏省电力现货交易打下扎实基础。
项目十二:苏州高新区智慧能源双碳平台
苏州高新区能源管理“智慧大脑”
苏州高新区智慧能源双碳平台,可以实现对区域内接入平台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充电桩等清洁能源进行数据监测与分析、水电气等企业用能数据监控与分析、全区域碳资产数据分析,提供清洁能源补贴结算管理、碳资产管理等,为高新区政府可通过平台对高新区新能源、双碳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数据和工具,助力苏州高新区清洁能源快速增长和高效利用,服务全区域用能单位节能降费,从而实现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更多详情,请访问大会官方网站或关注苏高新绿碳。
CESC2025官方网站:
cescexpo.cn
苏高新绿碳网站:
https://www.sndnt.com/chanye/group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