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中国储能产业链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方向
在能源转型的全球背景下,海外储能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东南亚便是中国储能产业链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
宏观经济分析
• 经济增速下滑,但仍高于全球其他地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和亚洲开发银行(ADB)2023年9月《亚洲发展展望》最新预测,2023年东南亚地区GDP增速将由2022年的5.6%下滑至4.6%,较2023年4月预测水平虽有所下调,但仍高于全球3.0%、发达经济体1.5%、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4.0%的增长预期。
• 旅游业复苏,私人消费动能释放,助力内需推动经济增长:自2022年防疫措施优化、边境重新开放以来,东南亚区内和国际旅行逐步恢复,旅游业开启疫后复苏进程,2023年第三季度旅客入境人次已达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七成。随着旅游业复苏,批发零售、酒店住宿、交通物流等相关行业也得到提振。加之劳动力市场环境改善,消费尤其是私人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助力内需继续成为推动东南亚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 全球金融环境趋紧,东南亚六国投资增长整体放缓: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达经济体率先开启加息进程,美元指数走强,国际资本自新兴市场流出,外资对东南亚经济体的投资热情有所降温,FDI流入规模持续下降,股票和债券市场呈现资本净流出状态。与此同时,除印尼和越南国内投资仍保持增长外,其余四国国内资本形成总额同比增速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下滑,2023年至今持续处于同比负增长区间,总投资占GDP比重也呈下滑态势,地区整体投资增长放缓,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 东南亚六国整体债务负担有所上升,债务结构和不同部门债务负担水平差异明显,对外债务负担有所减轻,国际评级保持稳定:其中泰国的私人部门债务负担、越南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快速攀升值得关注。
微观经济分析
• 需求方面:伴随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东南亚化石能源资源不足、电力供应存在缺口、电价较高等问题凸显。同时,根据《巴黎协定》目标,到2030年,东南亚国家每年必须部署约21GW的可再生能源。为此,东南亚各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从地理环境看,东南亚岛屿众多,部分群岛国家电网形式以离网为主,各国电力基础设施本就薄弱,加上海岛居民较为分散,架空线路规范性较差,为分布式屋顶光伏储能(自发自用)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 政策方面:各个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储能装机需求。例如2023年5月,越南发布了《第八个电力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停止开发煤电项目,到2050年停止使用燃煤发电。到2030年越南光伏电站将增加至12GW,储能增加至2.7GW。菲律宾则发布了可再生能源计划,并在2023年7月进行了第二次绿色能源竞价计划(GEAP),授予3.4GW风电及光伏项目,计划于2024年至2026年开发,将同步带动菲律宾储能装机。
• 供给方面:一方面,国内光伏、储能电池企业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扬帆出海”态势强劲;另一方面光伏进入平价时代,锂电产品在2023年实现快速降本,这对于具备储能刚需且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东南亚地区极具吸引力,装机需求得到极大刺激。
东南亚地区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情况都显示出一定的投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政治稳定性、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因此,投资者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