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联网工程全线贯通
7月29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互联通道——闽粤联网线路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闽粤联网工程建设具有优化电网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业内人士指出,该工程是打破多重壁垒的新突破新探索,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多重机制。
余缺互济优化配置
闽粤联网工程是两网合作的第一个省级电网间互联工程,全长303公里,输送容量200万千瓦,在福建省内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通过两回交流500千伏线路,分别接入广东嘉应和福建东林500千伏变电站。
“闽粤联网工程建成后将推进两省电力余缺互济,福建富余电力可送至广东,缓解广东的季节性供电紧张状况。同时,该工程有利于充分发挥福建清洁能源资源储量优势,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谢榕昌介绍。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通过闽粤联网,两地季节性送电电力可达50万千瓦至160万千瓦,相当于少建一座大型火电厂。此外,闽粤联网工程还可以增加两省电网的抗风险能力,将有效提高闽粤两地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紧急支援能力,加快事故后恢复速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指出,闽粤联网工程建设对于推动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闽粤两地发展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闽粤两省的电网互联,促进双方的电力互补、时空互济与紧急互援,降低电网运行风险;二是有利于打通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形成更强大、更紧密的区域电网平台;三是有助于依托电力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电网互联有效发挥调峰、调频等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两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探索打破电网壁垒
闽粤联网工程建设是优化电网结构布局,并加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互补余缺、互为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的一次实践,也是两网“联通”的新探索。
首先,与广东同属南方电网辖区的云贵等地水电资源外送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尚不能完全满足广东用电缺口。“当前云贵两地的建设重点是在南方电网内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互联通道工程建设,实现云贵两省水火互济,保障西电东送。与此同时,作为不同电网管辖范围的毗邻省份,福建和广东的电力禀赋和用电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单从供需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孙传旺分析称,以上原因促成了闽粤两地打破不同电网壁垒的互联互通。
由于粤闽两地各方面条件不同,在“破壁联通”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广东电网相关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线路建设中导线展放的交叉,以及后续运维交叉的影响,广东段在交界处1基直线塔改为直线耐张塔,虽然对技术和施工的要求更高,但可将交界处耐张段由5档2603米减少至1档716米,降低交叉工作面,同时也减少后续交界处运维的工作界面。
“此次工程中跨越河流架线最宽处达400米,相比普通的跨河流架线施工难度升级。”上述广东电网相关负责人解释,因距离太长,采用人工观测的传统办法,线路架线施工弧垂可能存在差距过大的情况,无法达到安装要求。项目团队经调研论证,创新应用北斗定位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全天候北斗定位架线弧垂测量设备根据北斗定位系统设计打造,不受时间、地形、天气等影响,精准度达到厘米级,可实时计算导线的弧垂值。”
多层次机制待完善
未来,立足于健全西电东送长效机制、提升省间电网互联互通效率的角度,孙传旺建议,仍需进一步加强电力供需双侧的协同发展与协调互济。“既要加快跨省跨区的输电通道与联网规划建设,推动区域上的协同互补和供需调配,也要在推动各省风、光等清洁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电源建设,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协同,促进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与供需平衡,逐步实现能源供需协同目标从调剂余缺的弱平衡向绿色低碳的强平衡转型。”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往绝大多数跨省区输电工程以电力输送为主要功能,因此按照容量+电量的模式回收投资。但由于闽粤联网工程跨省又跨网,主要功能又是互补余缺、互为备用,尚且缺乏可参考的投资回报模式及电价分摊机制,在闽粤跨省区输电工程即将建成投运时应主要考虑其电价回收模式。
南方电网相关数据指出,今年以来,闽粤联网工程总投资32亿元,所涉及产业链长,设备种类多。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建立跨区域协调联动监管机制 推动闽粤电力联网工程高质量建设》曾提到,闽粤电力联网工程跨越福建、广东两省,由三家投资主体建设,工程标段划分多、参建单位多、协调工作量大、管理难度较高,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统筹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