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锂电池新材料异军突起 行业迎首个规模化量产项目 宁德时代也间接参股核心公司
《科创板日报》7月7日讯,资本市场对锂电池细分材料的探索永不停歇,一则项目投建消息,再次把复合铜箔送上舞台中心。
7月6日盘后,宝明科技宣布,拟60亿元投建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中金公司表示,这意味着复合铜箔将迎来首个规模化量产项目,产业化进入第三阶段。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7月7日),宝明科技开盘一字涨停,复合铜箔核心设备供应商东威科技收涨15.42%,万顺新材、诺德股份跟涨。
复合铜箔 有潜力的新型锂电负极集流体材料
铜箔是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关键材料,复合铜箔是指在塑料薄膜PET、PP、PI等材质表面上制作一层金属导电层,而制作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其造型类似三明治式,中间是厚度为3.6-6μm的绝缘树脂层,外面两层为厚度1μm的铜箔。
相比传统电解铜箔,PET复合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的锂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能解决电池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行业难题。
(1)高安全:铜箔、铝箔受到应力之后很容易断裂,断裂之后容易刺穿隔膜,造成内短路引起发热失控。而PET膜在金属断裂后不容易被刺穿,可在热失控源头及时熔断,起到“保险丝”的作用;
(2)提升能量密度:PET材料较轻,因此PET铜箔可大幅降低集流体的重量,进而减轻电池的重量,提升了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据了解能够提升5-10%;
(3)长寿命:PET复合铜箔可形成膨状海绵体,吸收膨胀时的应力,有5%寿命的提升;
(4)强兼容:PET复合铜箔可以适用不同规格、不同系统的电池;
(5)低成本:复合铜箔对铜材价格敏感度更低,原材料成本占比约40%-50%,明显低于传统电解铜箔的78%,随着设备环节的技术进步,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产业化进入第三阶段
此前,由于技术上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问题,复合铜箔长期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尚未具备产业化的条件。
中金公司分析师丁健将复合铜箔的产业化分为三阶段:
(1)2017-1H21:部分企业开始投入复合铜箔技术研发,摸索生产工艺;
(2)2H21-2H22:技术验证阶段,小批电池和材料厂商购买先进设备进行密集技术验证,但大部分厂商仍处观望态度;
(3)2H22以后:预计下游标杆厂商经过前期技术验证,有望逐步启动规模化量产;而标杆厂商的示范效应,有望使得原先观望的厂商下定决心加快产业化进程。
该分析师乐观表示,宝明科技60亿元的投建项目,正意味着复合铜箔行业将迎来首个规模化量产项目,产业化进入第三阶段。
根据其产业链调研,已有多家锂电材料或者膜材料厂商布局该材料领域,当前处于技术参数密集验证的阶段,产业化趋势愈发明朗。
据《科创板日报》梳理,下列公司正积极布局,宁德时代也通过间接参股核心公司切入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