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自研电池渐成趋势:广汽推出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
随着电动化趋势的深入,围绕动力电池展开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微妙的竞合和博弈之中,强势的主机厂与强硬的电池商逐渐深入对方腹地,动力电池的话语权之争已然打响。
继去年发布海绵硅负极片电池、超级快充技术以及弹匣电池之后,日前在2022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601238.SH)推出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
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表示,相比当前市面上量产的磷酸铁锂电芯,超能铁锂电池的电芯质量能量密度提升13.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20℃低温容量提升约10%,快充可达到2C以上,动力电池寿命可达150万公里以上(>4000周@80%)。
“实际上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已经搭载整车,目前在做验证,也将在未来的新车型包括换代车型进行应用。在冬标实验中,这款电池对于整车在低温下综合性能的提升,包括充电等比常规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指标要好得多。”李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该电池技术将率先搭载到埃安目前内部代号A02新车型上,预计最早明年上车。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张,近年来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开始跑马圈地,加大对电池供应的控制权,自研自产电池渐成趋势。大众加速建立动力电池工厂,宝马电芯技术制造中心将于今年秋季启用,国内车企纷纷发布新的电池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广汽弹匣电池、东风岚图琥珀和云母电池等陆续上车,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官宣自研电池。
蔚来董事长CEO李斌日前在财报沟通会上透露,目前蔚来拥有超过400人组成的电池团队,深入参与电池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投产新的电池包,蔚来自研电池将搭载于新品牌车型。从长期看,蔚来将采用“自制+外采”的制造策略,可有效提升今后的盈利能力。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广汽埃安30%的高端电池将自研自产,而70%的中低端电池由外部电池企业代工。
事实上,车企加码自研电池背后,折射着其对自身产业链安全供应稳定性的焦虑。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0%至40%,电池成本的控制成为竞争的焦点,直接关系到产品竞争力和单车利润。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叠加原材料上涨等因素,整体供给缺口扩大,新能源汽车“电池荒”或许仍将持续。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需求预计将达到406GWh,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为18%;到2025年,供应缺口将达到40%左右。
动力电池需求激增,货源无法保证,为保障电池供应稳定,车企与电池企业之间的博弈,也将进入下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主机厂积极导入多家电池供应商,不再将动力电池这种核心部件的供应捆绑在单一企业上,增加二供、三供势在必行;二是主机厂通过合资建厂、战略入股等方式和电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比如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等;三是车企自建工厂或电池试制线,大众、戴姆勒、通用等车企在欧洲、美国都有类似的布局。
“主机厂纷纷下场对电池产业的格局会产生一些影响。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第二,OEM工厂不会容忍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对主机厂来说,最重要的并非价格问题,而是安全得不到保障,电池是关乎安全的核心部分。”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