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直面“新考验”
经历了2021年的市场大幅跃升之后,中国动力电池在2022年迎来了的新考验。
过去几个月里,受到国内疫情波及、全球经济震荡、上游锂价大涨等内外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尽管维持了同比高增长,但头部电池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绝对不容忽视。
2022年1~4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64.5GWh,同比增长104%,其中,4月动力电池装机13.3GWh,受到疫情冲击,环比下滑38%。
根据观察,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正在承受更大的压力,如何构建安全韧性供应链生态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议题。
在制造环节,市场规模化需求启动之后,亟待制造环节在规模、效率、品质、成本、零碳等方面的进一步升级。
而放眼全球,欧洲、美国在加大本土供应链生态,这种安全优先的战略选择将直接影响中国头部企业的出海节奏。
1. 上游锂资源挑战:构建安全韧性供应链生态
从2021年开始,市场供需错配,叠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不畅,价值和价格的博弈传导均加剧了材料的供应短缺,引发全球性锂电供应链的“震荡”。
这种局面在2022年以来进一步凸显,最为明显的就是锂资源。截止5月中旬,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从年初26.45万元/吨上涨至42.85万元/吨,涨幅达62%,电池碳酸锂均价从年初27.75万元/吨上涨至45.75万元/吨,涨幅达65%。
需求爆发、中下游激进的产能扩张拉动上游关键电池金属的价格暴涨,资源焦虑愈发显著、供应安全成为焦点,如何打造安全韧性的供应链,成为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此背景下,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都在加大供应链部署的力度。
2022年4月,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以8.65亿元报价竞得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含锂)探矿权;5月20日,国轩高科旗下宜春国轩矿业以4.6亿元的价格拿下江西宜丰县割石里矿区水南矿段瓷土(含锂)矿普查探矿权。
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战略携手在资源开发、锂盐加工、新材料开发、电池组件生产、电芯生产、资源循环利用、ESG项目等领域开展共同投资、合作研发等合作。
亿纬锂能收购金昆仑、金海锂业等锂矿企业,与蓝晓科技携手参与西藏结则茶卡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利用。
蜂巢能源与巴斯夫杉杉战略投资永杉锂业,三方还将在产业资本、锂盐产品供应、锂矿资源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长期来看,头部电池企业入局,将会降低对海外锂精矿的进口依赖,构建多元化原料供应渠道,助推国内锂资源产业化提速,缓解上游供应链紧张程度。
2.全球化新挑战:本土化与零碳化
放眼全球,欧洲、美国的电动化也正在明显加速,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其明显加大本土供应链体系的构建。
分析认为,全球供应链分工开始由“效率优先”,逐步转向“安全优先”,欧洲、美国开始加快构建本土闭环一体化电池供应链,未来,单个供应体系或将面临一定的全球份额上限。
3月底,亿纬锂能宣布在匈牙利建动力电池制造工厂,主要生产大圆柱电池。
4月13日,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宣布将在美国肯塔基州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为全球头部车企提供高品质的动力电池产品。
事实上,必须重视的一个趋势是,全球终端车企的供应商选择已不仅仅单纯基于质量、成本和效率,包括零碳化、地域多元化、本土化(要求配套车企在全球建厂)等,被赋予愈发重要的权重。
以远景动力为例,其是唯一一家同时在欧洲、北美、亚洲三大区域部署产能且拥有多年国际化量产经验的中国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能在零碳转型中可以提供技术赋能的企业。
3. 规模化高品质制造新挑战:AI+大数据深度赋能
迈向TWh时代,由此动力电池领域的智能化制造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也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目前来看,头部电池企业的制造转型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效率的提升:动力电池单线产能正在从2-3GWh向5~6GWh,甚至10GWh以上迈进。
二是品质的提升:动力电池缺陷率从ppm(百万分之一)级别向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提升,安全性能把控从6西格玛向9西格玛靠拢。
三是成本的降低:在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的大环境下,通过制造环节降本,已经成为电池企业的必须面对的命题。
四是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大规模的制造,意味着多工厂、多业务板块、大供应链、大制造、大交付等极为复杂的管理考验,这需要动力电池企业加大数字化能力,切实提升整体运营管理能力。
五是制造环节零碳转型:碳中和目标下,动力电池制造环节的零碳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亟待通过效率提升、能耗降低等方式实现零碳转型。
在此背景下,各大电池企业的智造变革都在加速推进。
以蜂巢为例,其最近发起“先蜂产业合作伙伴全球招募活动”,面向全球招募高潜力的技术领先企业或高校技术团队进行创新技术项目孵化。招募重点聚焦锂电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AI智能、通信等)领域,通过招募和孵化创新技术项目,为企业快速成长赋能,助力构建优化的产业生态。
目前动力电池制造将从现在的自动化阶段,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全面升级。业界的普遍共识是,产业升级需要在产线及制造环节进行AI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深度融合。
4.终端电动车格局挑战:影响配套电池企业规模及竞争格局
进入2022年,受电池价格上涨、芯片短缺、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车企陆续宣布产品提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涉及车型已超40款,其中部分车企已进行多轮提价。
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骤变,疫情和高通胀对于居民消费购买力产生侵蚀,这都将对于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及产品线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也将会对于现有动力电池的配套带来一定的变化。
业内分析认为,在车型定位上,国内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在中高端市场发力,在车企品牌中,头部造车新势力将进入市场发力阶段,全年交付也向10万辆俱乐部看齐,对动力电池的供应需求水涨创高,已经成为影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的重要变量。
以中创新航为例,通过积极发力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车型配套及产品渗透,并在该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增长势能。
其在小鹏汽车实现全系车型配套,P5/P7/G3车型3月装机量渗透率分别达66%、48%、10%。2022年一季度,中创新航在零跑汽车的装机占比达到49%,其中2月在零跑汽车渗透率更是高达73%。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市场体量与交付规模快速起量,对中创新航等核心电池供应商装机电提振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