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取得快速发展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能源饭碗越端越牢,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十年增长了35%,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年来,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39万亿元,显著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一系列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成投产,建立起完备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水电、核电、输变电、新型储能等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中多处提及新型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发展。2016年以来,中国新型储能由研发示范逐步向商业化发展过渡。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锂离子电池储能目前装机规模最大,以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为代表的物理储能,以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稳步推进。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规模不断增大,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
在提升能源系统调节能力方面,深入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截至2023年底,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火电装机容量近7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5094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强化网间互补互济能力,挖掘可调节负荷、车网互动等需求侧响应能力。
在能源市场化改革方面,电网统购统销局面基本打破,发电和售电环节全面引入市场竞争,配电环节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综合能源服务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企业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