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储界网,全球中文储能门户!主办单位: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
国内卷低价、海外去库存,储能企业该如何“活下来”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3-11-16 10:24:56 阅读次数:1870

作为新能源扩建“刚需”而广受瞩目的储能行业,还未如外界乐观预期的那样盈利能力大幅修复,而是打响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近日,国电投公布的储能系统开标结果显示,0.5C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报价跌破0.7元/Wh大关。而在去年,据行业数据统计,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报价超过1.3元/Wh,年均价也在0.88元/Wh左右。到了今年,不少企业却为抢占市场份额,甘愿主动降价三成以上。

“跌穿了地板价”,有储能厂商人士形容这个报价趋势。据其测算,即使报价看似只差了0.1元/Wh,但经过兆瓦级、吉瓦级的项目规模放大以后,项目差价可达上百万元。对于很多利润本就微薄的项目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今年日趋激烈的竞价压力也反映到了多家储能企业的财报中。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4日,已有超过70家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财报,其中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企业不到半数,“增收不增利”是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尴尬处境。

如果说国内的“内卷”氛围延续了以往的趋势,那么海外户储市场的“降温”则是更大的变数。户储龙头派能科技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30.5亿元,同减15%,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增1.5%;第三季度营收更同比下跌71%,利润同比下滑110.05%。

“去年卖得太好了,尤其是欧洲的户储几乎全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今年的形势变了,产品迟迟卖不掉,经销商不敢下单。原本我们以为一季度能够很快把积压的产品出掉,但实际上从二季度等到三季度都没有根本的好转,所以直到现在海外市场的主旋律还是去库存。”一位国内储能头部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外要出清海外库存,内有价格战要打,对于一些受到双重夹击的储能企业而言,如何在这轮洗牌中“活下来”,将是更艰巨的挑战。

净利为何分化明显

从三季度的财报来看,尽管储能市场规模扩增“蛋糕”越做越大,但是相关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分化表现明显。一些布局储能系统集成、电芯、PCS等环节的龙头企业实现营利双增,但是更多中腰部企业却难以双全。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储能产业链上市公司中,三季度营收最高的当属比亚迪,第三季度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其中,能源业务同比增速73%,高于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而能源业务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储能业务的放量。三季度,其储能电池出货量 12.1GWh,同比增长190%。

另一个巨头“宁王”表现同样抢眼。财报显示,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054亿元,同比增长8.28%;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加10.66%。出货方面,宁德时代称,公司第三季度销量近100GWh,环比第二季度有增长,储能占比接近20%。

储能电池二梯队亿纬锂能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5.53亿元,同比增加34.16%;归母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减少2.53%。在此前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秘江敏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储能电池业务出货量环比增长,接近17GWh,同比增长约115.6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储能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销售及出货量的提升是行业常态,但是能够在同时保证较好的净利润,却是很多企业难以企及的目标。

对此,一位长期接触储能项目的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常在招投标时,由央国企主导的“大储”项目,更青睐一二梯队的储能厂商接手,甚至会指定某家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大品牌电芯,例如宁德时代,而非单纯看谁的报价更低。对于头部储能厂商而言,更高的报价、更多的销量、更低的规模化生产成本,确保了规模之下的毛利率。

“今年7月实施《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国家标准以后,业主对于储能产品的安全重视程度更高了。万一运行过程中出点事,那就不是简单追加一点前期投入能解决的事了。防患于未然,所以现在大家更愿意多花点钱、用好产品,而且使用的时间更长也能降低度电成本,那么对应的产品质量普遍更好的头部储能厂商自然也能从中受益。”上述人士称。

该现象在一些头部厂商的近期表态中得到印证。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在10月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称,国内储能市场目前存在一些低价竞争的情况,但公司依靠产品本身的性能和品质参与竞争,而非低价策略。

蒋理表示,储能大多是以运营为目的的,不能简单看购买成本,还要看使用成本,真正可实现的循环次数以及持续运行能力是关键因素。

“出海”不再是破局法门

成熟的产业链带来了蜂拥而至的竞争者,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却使成本难以顺利传导,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储能市场难以规避的竞价压力。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出海”,向更大的市场谋求客户。2022年,在欧洲遭遇“能源危机”、补贴加码等契机下,率先行动的储能厂商尝到了巨大红利。

把海外市场作为“主战场”,曾为国内户用储能电池龙头企业派能科技带来空前的业绩增长。过去五年,派能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4.26亿元暴增至2022年的60.1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4546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2.73亿元。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高达95%,毛利率一度高达40%以上。

然而,据格隆汇统计,今年派能科技三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只有10%,创下近五年新低。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71.29%;单季度亏损3831.03万元,同比下降110.05%。

另一户储龙头鹏辉能源的营收和利润也双双下滑,三季度营收13.64亿元,同比下滑43.99%;净利润约2300万元,同比下降88.28%。

对于业绩不佳的原因,派能科技在财报中称,主要受欧洲户储整体去库存影响,户储市场增速阶段性放缓,导致二三季度销量持续不及预期。“预计派能科技Q3储能系统出货约300MWh,前三季度累计出货1.7GWh,同比下降23%。预计随海外渠道库存逐步消化,2024年起出货量有望逐步恢复。”

一位深耕欧洲储能的厂商销售人士此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欧洲等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的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有所改善、需求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外市场的较高毛利率和补贴激励吸引了大批国内企业前来、供给增多。据其估算,国外和国内的储能电芯市场的毛利率相差可达10%至20%。不过,随着“内卷”从国内蔓延至国外,户储产品降价出清库存已成大趋势,曾经高企的利润水平或“一去不复返”。

“现在欧洲的户储‘变天’了,我们也在变换姿势积极应对。一是拓展新兴市场,比如非洲、东南亚、中东,以及岛屿等离网用电不便的地方,这些地区的电网普遍不稳定,户储备电是刚需,潜力正在逐步发掘。二是寻求大储订单,大力发展新能源基本是欧美国家的共识,储能是电力平稳的保障,因此当地政府也出台了对应的支持政策,但是挑战在于客户群体和产品定位改变了,所以我们需要为此做更多的调整。”该销售人士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
2、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以上网站相关事宜可联系:13851427128 邮箱:xuhuan@jsesa.com.cn
©储界网 Chu Jie Wang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3254号-1         投稿邮箱:xuhuan@jses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