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正成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用电低谷时,将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上水库蓄能,用电高峰时,把山上水库的水放到山下水库发电,实现水的机械能和电力系统的电能之间的灵活转换。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储能和调节电网的特殊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推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图为南网储能公司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大厅
2025年“中国水周”到来,走进南网储能公司位于广州番禺区的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大厅,醒目的巨大电子屏映入眼帘,显示画面星罗棋布,数据表图整齐排列。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6座抽水蓄能电站的“指挥部”,控制着全国近六分之一规模抽水蓄能设备的实时启停。“2024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机组调用次数和时长分别突破4万次、11万小时,双创历史新高,推动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6%。”南网储能运行公司集控中心经理黄晓佳表示。
当前,我国能源电力加快转型升级。截至2月底,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4.6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42.9%,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抽水蓄能等储能装置成为保障其稳定接入电网的必要支撑。“我们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建设9个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群,今年起将陆续投产。全部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244亿千瓦时,相当于110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促进3亿千瓦新能源稳定接入电网。”南网储能公司基建部总经理余建生表示。
除了给电力系统调节负荷,一座拥有上下两个水库的抽水蓄能电站还有多重价值。据了解,大湾区6座抽蓄电站的12个水库的总库容达到3.1亿立方米,相当于22个西湖的体积大小。电站运行秉持清污分离、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每个季度我们组织开展1次水质检测,目前4个水库达到常规净化处理后可供生活饮用的二类水质标准,8个水库达到可供农业灌溉、植被绿化的三类水质标准。”南网储能运行公司水工水情中心高级经理黄文浩介绍。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下水库直接在铜锣径水库基础上改造建成,未进行大规模的土石开挖,水质长期保持二类标准,每年可给鹏城提供约600万立方米的城市用水。
与此同时,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响应地方防洪抗旱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就在几天前,清远抽水蓄能电站落实区水利局要求,进行了入春以来约50万立方米的首次放水,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水紧张。而在去年4月,应对广东强降雨影响,6座抽水蓄能电站拦截洪水超过1200万立方米。”在黄文浩电脑里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各水库累计挡洪超2.9亿立方米、放水近2.7亿立方米,为广东的水资源调节作应有担当。
▲3月23日,广西钦州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据悉,1座120万千瓦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满功率工作1小时,需要调用约100万立方米的水量。而水库的水主要来自对天然降雨的积蓄,对库盆的蓄水能力要求较高。“以主体工程刚刚开工的广西钦州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上水库选择在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的盆地上扩容而成,只需要再开挖200多万立方米,就可以达到库容要求,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节约了工程造价。”南网储能公司规划发展部项目前期主管覃涛介绍了该工程的地貌。据了解,目前广东多座抽水蓄能电站均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位于盐田区和福田区之间的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里,广州樱、寒绯樱、富贵樱等4000余株樱花接茬绽放
除了发挥抽蓄电站作为能源设施的经济效益,运维管理者们还在挖掘着电站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段时间,位于盐田区和福田区之间的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里,广州樱、寒绯樱、富贵樱等4000余株樱花接茬绽放,吸引市民游客们进站踏青赏花、观景拍照、科普参观,“沉浸式”地享受工业文旅带来的喜悦。
不止是深圳,大湾区多座抽水蓄能电站都有了工业文旅的“特色名片”。金秋时节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千只“南下”的白鹭来到下水库“集结”憩息,吸引摄影爱好者们进站采风;植树节期间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成群结对的游客们进站种苗,占地万余公顷的象头山郁郁葱葱;进入汛期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落差288米的“岭南第一瀑”飞流直下,“鹅凰飘瀑”重焕生机。
▲广西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在加快建设
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达到1.2亿千瓦左右,较“十四五”翻番。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抽水蓄能电站,正成为推动我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将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迈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
来源:南网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