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投入运营
4月14日,全长1150公里的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全线贯通,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该干线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氢走廊”途经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40万吨、可支撑36万辆物流车需求。
干线的正式运营标志着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据测算,仅干线双向潜在货源就有22万标箱/年,且途经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区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据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喻宝才介绍,中国石化川维化工联合重庆石油,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重庆石油率先建成投运7座加氢站,成为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广西石油建成7座加氢站,是广西最大的车用氢能供应商。贵州石油依托贵阳综保二号加氢站建设,打造了氢能站建设模板,为贵州氢能加注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石化持续打造第一氢能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144座加氢站,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在制氢环节,中国石化积极布局绿氢项目,启动内蒙古鄂尔多斯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并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此外,国内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建成,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产品氢气纯度达99.999%。
在氢能应用场景拓展上,中国石化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开展跨省氢车运输示范,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公司还在香港建成首座面向公众的加氢站,每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投用后可为公共巴士、食环车辆、私家车等提供全天候加氢服务。
本文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