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新赛道:钒电池成多省份角逐焦点
近日,大连市发改委发布《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电力、氢能、储能、低碳氢氨醇”新能源产业四大赛道方向发展,其中针对钒电池产业的“大手笔”引发业内人士关注。
大连市重推钒电池产业,储能电站建设获高额奖励
文件提到,将重点支持钒电池产业发展,包括:推动钒电池储能电站推广。推进领域标准与规范创新加大钒电池储能推广应用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建设钒电池储能电站。对投产后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给予电站100元/kWh一次性奖励,最高金额500万元。有观点认为,在锂电产业长周期发展的20—30年中,国内小灵通、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市场扩张、劳动力分布和技术需求将当时头部的锂电制造企业引导至了东南沿海地区。随后电动汽车和储能所带动的广阔市场空间让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占尽新能源发展红利,其他想要分得一杯羹的城市却已经错失入局良机。但沿着“30·60”双碳目标的远景路径,大家又发现了更具前瞻性的发展契机长时储能。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长时储能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帮助电力系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电力短缺、电网故障等。而钒电池,特别是全钒液流电池所具备的极长循环寿命,完美适配长时储能需求。在100%充放电循环下,钒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这意味着钒电池在长时储能应用中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减少更换电池的频率和维护成本。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钒电池产业便成为了当下布局长时储能领域的最佳切入点。
多省市发布钒电池产业政策,钒电池迎来“上位关键期”
上图是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整理部分省份及地区发布的钒电池产业政策。可以看到布局钒电池产业的省份多为内陆省份。其中,四川省在今年5月发布的《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钒电池产业专项政策,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钒电池储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更是透露出了四川省政府对于发展钒电池储能产业的坚定信心。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省钒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强调“着力培育“钒钛磁铁矿冶炼提钒——钒电解液制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链条,打造全钒液流电池产业。”的清晰路径,再结合东北地区工业文化深刻的城市基因 ,让业内人士对于当地全钒液流电池产业的发展持续看好。钒电池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呼吁加强宣传与技术创新一片利好之下,挑战与风险依然不容小觑。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锂电池产业作为“行业前辈”为钒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但相较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钒电池在市场上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钒电池性能和优势的认识,扩大市场份额。“这就是我们全钒液流电池企业‘打江山’的阶段,如何让客户和市场认可我们,产品就是最好的答案。”某企业工作人员分享。“现阶段钒电池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材料成本、生产工艺和规模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高成本限制了钒电池的市场推广和规模化应用,需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某企业核心研发人员坦言。此外,由于钒资源的分布不均,一些主要产区的供应情况对钒电池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的钒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广西等地,河北、辽宁、湖南、安徽、湖北虽然也拥有一定的钒资源储量,但储量较少,而贵州、陕西、江西等地的钒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如何加强资源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查验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是现阶段上游材料企业的重点难题。”某液流储能公司高管如是说。
来源: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