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6的度电电价,光伏被判“死刑”?
午后的阳光炙烤着齐鲁大地,光伏板列阵在烈日下疯狂吞吐能量。然而在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每度0.016元的结算均价,比瓶装水还便宜的电价,正在将光伏产业拖入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电网午间连续6-7小时负电价的魔幻场景,揭开了新能源革命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2024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光伏发电结算均价是0.17元/度。
↘ 2025年1~3月,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光伏发电结算均价是0.073元/度。
↘2025年4月,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光伏发电结算均价是0.016元/度。
★价格断崖式下跌主因-火电在午间停机减少,边际电价被无限拉低 ,0电价和负价不再罕见。 在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里,光伏发电上网拿现货价格没有太大意义;
一、价格断崖:当阳光变成烫手山芋
从0.17元到0.073元再到0.016元,山东光伏电价的自由落体运动背后,是火电企业午间停机策略的集体转向。传统火电机组顶着亏损压力维持运转,用边际成本优势将光伏逼入墙角。当正午的太阳成为电力市场的诅咒,光伏电站每多发一度电,就意味着多承担一份损失。这种"阳光过剩"的困局,正在重塑整个电力市场的价值逻辑。
二、现货陷阱:被解构的绿色溢价
在完全竞争的电力现货市场,光伏的先天缺陷暴露无遗:午间发电高峰与需求低谷的致命重叠,不可调节的出力特性,以及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当"看天吃饭"遭遇市场竞价,绿色能源的光环在价格厮杀中支离破碎。某光伏电站负责人自嘲:"我们现在卖的不是电,是空气。"
三、生死突围:光伏的五个进化方向
储能革命:自建储能系统实现"时空套利",将午间过剩电能转化为夜间黄金时段的优质电力。某头部企业通过配置2小时储能,度电收益提升47%。
合约护城河:通过中长期合约锁定基础收益,某光伏集团将60%发电量纳入年度合约,成功对冲现货市场风险。
源网荷储一体化:某工业园区试点"光伏+储能+柔性负荷"模式,实现园区内80%电力自平衡,度电价值提升0.2元。
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需求响应,某虚拟电厂运营商在负电价时段反向套利,单日收益超百万元。
绿电认证:开发碳排放权、绿证等衍生价值,某光伏电站通过绿电交易实现溢价0.05元/度。
四、重构游戏规则:新能源的二次革命
这场电价崩塌正在倒逼行业进化:从单纯追求装机规模转向价值创造能力,从依赖政策补贴转向市场化生存能力。当光伏电站开始配备储能工程师、电力交易员和碳资产管理师,这场新能源的成人礼,或许正在孕育更强大的产业形态。正如某行业观察家所言:"现在的负电价不是终点,而是新商业模式的起点。"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光伏产业正经历着刮骨疗毒般的转型阵痛。那些在现货市场血海中存活下来的企业,终将掌握新能源时代的核心生存法则——不是与火电拼刺刀,而是用技术创新重构电力价值体系。这场电价崩盘启示录,或许正在书写新能源革命的2.0剧本。
本文来源:储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