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起“量”、起“速”,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3年储能市场环境预期向好,包括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电芯成本下降、峰谷电价差扩大等多重有利因素。在上下游产业环境边际改善以及政策推动下,预计储能项目的安装条件向好、整体成本和盈利优化将打开国内的储能市场空间。
成本下行的大背景下,有望持续刺激储能装机放量
据机构预测,组件价格下降预计将带来光储项目成本压力释放和需求提升。从装机量上看,2022年组件价格高位造成光伏项目IRR不足,新能源配储增加成本进一步压制项目收益率水平。未来光伏组件价格下降带来光伏建设成本下行,在风光大基地需求支撑下,地面电站规模有望大释放,驱动配储项目推进。
从成本和利润上看,先前组件价格高位导致配套储能成本被迫压缩,未来随着组件价格下行,成本空间有望转移至储能端,推动配储需求释放。
图: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万元/吨)
在碳酸锂降价的大背景下,原材料价格松动下成本压力缓解,储能电站经济性改善有望推动电站装机持续放量。
此前,受电动汽车需求萎缩影响,碳酸锂价格由去年11月最高点的60万元/吨持续下跌,到2023年4月碳酸锂价格最低已跌至19.15万元/吨,相比最高点价格下滑2倍之多。碳酸锂价格下同样带动储能电芯售价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5月12日,储能电芯均价已跌至0.66元/Wh。
图:储能电芯价格持续下降(元/Wh)
储能电芯作为锂电储能系统当中的主要零部件成分,其价格走低有望进一步降低锂电储能系统成本提升储能电站运营的经济性,刺激终端业主的装机需求。成本下行大背景下,全球储能装机有望持续走高。
锂电储能系统价格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价格构成。由于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攀升,严重抬高了锂电池的瓦时成本。2022年,我国锂电储能系统价格约为1.66元/Wh(0.5C系统)。中长期而言,随着规模化生产带来制造成本进一步下降、电池回收技术及产业加速成熟,加上相关原材料资源的保障,预计锂电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
多因素共同推动国内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除了成本端压力释放之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国内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发展需求扩大,储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显。政策端也持续激励,包括配储要求明确、电力市场更为灵活等。预计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开拓,国内储能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19家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各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500kW/500kWh以上的电化学储能电站772座、总功率18.59GW、总能量43.08GWh。
图:电化学储能电站2017-2022年发展情况
目前招中标量已经开始显现行业的景气趋势,预计行业规模释放将为储能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机遇。同时,持续夯实竞争力、开拓布局海外市场的储能相关公司有望受益于国内外需求共振。
大储方面,目前主要以配储需求为主,独立共享储能需求逐渐提高,国内招中标量也持续向上。储能相关政策持续完善,激发商业模式优化,疏通盈利渠道,国内储能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不少企业也将机会瞄准了工商业储能,成本的持续下行叠加电力交易收益的提高,有望推动工商业侧储能需求释放。政策支持下国内峰谷电价差拉大,工商业侧储能需求将迅速增长,未来工商业侧储能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
图:我国工商业储能相关利好政策
产业链相关企业尽早布局,率先兑现红利
技术的迭代更新、成本的持续下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储能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外生动力将共同促进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作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应尽早布局相关内容。
(1)储能变流器相关:PCS与光伏逆变器和UPS技术同源性强,国内电力电子技术相关企业广泛涉足UPS、IDC、光伏逆变器业务,此前已具备多年的产品经验,储能PCS产品开发具备优势。
同时,大功率逆变器受上游原材料约束,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头部企业具备良好的供应链及库存管理能力,IGBT模块相对紧缺背景下保供能力凸显,我们认为具备规模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
(2)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零部件和下游应用的理解,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应用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有望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中受益。
(3)电池:储能系统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直接推动锂电池需求提升,以及钠电池、钒电池等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具备性能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以及技术实力的企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