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钴、镍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近年来,随着各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高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矿产品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锂、钴、镍为代表的电池用关键金属成为各国争相关注的焦点。多位行业专家就全球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等分享了观点。
“2022年,全球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勘探预算普遍上涨。其中,锂勘探活跃度非常高,勘探预算达4.7亿美元,较2021年几乎翻了1倍,为历史最高点,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锂勘探预算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全球镍勘探约为6.1亿美元,为近10年最高水平,加拿大、澳大利亚两国镍勘探预算占全球镍勘探总份额的2/3。”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师姚舜禹表示。
据了解,过去6年,由于交通出行的持续电气化趋势,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的全球勘探预算始终保持增长,整体呈现绿地项目占比逐渐减少、后期项目和一些矿区勘探项目占比逐渐增多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投资更趋向产品和价格端,以期实现短期增收目的。
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全球勘探预算持续增长的同时,非洲相关资源的开发潜力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非洲锂资源开发。
“非洲拥有可观的锂矿资源储量,非洲锂辉石矿资源开发是未来新的增长点,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可以介入的一个新领域。”Rystad Energy睿咨得能源副总裁、中国区研究总监罗逸川认为,加拿大和非洲地区是锂矿资源的两大供应新星。特别是非洲,由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和权益确保非洲地区的扩产拥有重要的资金支持,所以在未来的3-4年将有一批项目集中投产。预计2023年非洲地区锂矿产量将同比提高300%,到2025年非洲地区将有100个锂矿项目运行,其中有部分项目为中国企业投资。
当前,我国一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新能源、新材料对矿产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如何确保关键矿产资源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矿产资源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甲斌认为,加大国内相关矿产资源找矿投入力度,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保障资源供应的有效路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边双边合作机制,精准对接资源国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本土化要求,提升海外矿业负责任投资开发的能力,切实增强企业海外权益资源及时转化为实际产量的供应能力。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左更有着相同的观点。他建议,加大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并进一步规范国内锂资源开发秩序,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整体开发力度,避免因资源紧张出现投资“一窝蜂”和投资过热竞相抬价等现象。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就已宣布,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并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查开发。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并指出,要加大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近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将加快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资源的开发。可见,加大国内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力度已成为行业共识。
一方面应加大上游矿端勘探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保持中游加工产业的领先优势。因此,多位专家分析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盟国中布局相关产能或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爱东表示,中国虽在部分电池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相对薄弱,但却在电池材料中游加工冶炼产业拥有较为领先的优势。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部分限制条款给国内中游加工产业带来挑战,因此未来中国企业或将通过技术、管理、人才输送等形式确保中游加工产业的优势。实施上,今年2月,宁德时代以电池专利技术许可方式已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建造磷酸铁锂电池厂。有分析认为,通过专利技术许可的方式来规避相关风险,或成为国内电池行业切入美国市场的路径之一。
未来几年,电池用关键金属资源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业内专家和行业机构普遍认为供需都将出现快速增长。
供给端方面,姚舜禹表示,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渗透,预计2023-2024年全球将有16个锂项目投产,并为市场带来约56.7万吨的碳酸锂当量产能。其中,有10个为硬岩项目,约占预期产能增量的80%,2023年预计有7个项目上线。罗逸川分析认为,预计2-3年后印尼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级镍的冶炼市场,或将超过中国,也是锂、钴、石墨、镍四大主材料中唯一最快超过中国成为中间体加工的市场。此外,基于中国企业在钴矿方面的投资布局,从权益和股权占比角度来看,预计未来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钴开采方。
需求端方面,陈甲斌预测,“十四五”或“十五五”期间,除煤炭、铁矿等极少数战略性矿产消费将进入峰值平台区外,铜、铝等大部分战略性矿产消费仍将持续增长,锂、钴、镍等发展清洁能源所需的战略性矿产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徐爱东认为,预计到2025年,不锈钢依然是最大的镍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的64%;其次是电池,消费量将增长约18%;其它合金、电镀为个位数。基于镍的消费结构特点,预计未来镍市场不易形成类似于锂、钴等得益于电池行业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单边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