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猜想 | 能源革命,储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30年猜想:考虑到时间长远,从全社会的新能源化,电动化来看待2030年的巨大机会。2030年,以光伏+储能+氢气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颠覆整个传统能源生产的格局
全面颠覆传统能源需要解决的问题
低成本光伏+低成本储能,综合成本低于火电。光伏的系统成本已经降到3元/W,遥想2007年系统成本达到60元/W,13年时间,成本降到5%;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降到1.5元/wh,充放次数可以达到5000次。2025年光伏系统成本有望降到到2.2元/W,摊到25年折旧加财务成本,1500小时/年发电小时数,度电成本0.1元每度电;储能系统成本1元/WH,充放次数10000次,按15年折旧,度电存储成本0.1元每度,算上财务成本0.13元每度;
光伏+储能系统成本0.23元/kw,2030年成本有望降到0.15元每度电以内,横扫所有化石能源。
01
市场担心什么
1、【户储】: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剧?
欧洲市场:不必执着于电价及回本周期,高压系统溢价至少30%但仍供需紧俏、相关公司高压产品出货占比持续提高,【我们看好优势公司的品牌力+产品力凸显】;
全球市场:美国+亚非拉市场空间广阔,优势企业亦可渠道复用推出新品有望持续打开新增长极。
未来需求:23年维度,我们预计全球户储装机量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至36GWH;远期维度,还原tsl的240TWH指引,我们预计户储空间有望达到6.5TWH,是23年的178倍。
2、 【大储】:商业模式不行?国内取消强配?考虑消纳的经济性测算:假设光伏配储比例10%/2h,对应光伏+储能LCOE约0.3-0.4元/Wh,火电LCOE约0.3元/Wh,【对比火电光储性价比并不差,考虑组件+电芯成本下降及现货市场的套利收益,光储配套装机不存在经济性问题】。
国内是否会取消强配:风光已实现平价上网+能源安全性需求,全球风光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确定。国内市场方面,消纳问题必须解决,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储能收益模式跑通才可能会取消强配,届时也会更利好国内大储的健康发展。【而国内储能亦逐渐由装了不用转向参与调峰调频,相关产业链环节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凸显alpha】。
未来需求:23年维度,我们预计全球大储装机量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至100GWH;远期维度,还原tsl的240TWH指引,我们预计大储+大型工商业空间有望达到15TWH,是23年的150倍。
🌼一季度景气度更新
1、 户储:从各公司反馈看,逆变器23Q1的出货量环比22Q4基本都能实现持平或微增;2、 大储:根各环节的公司仅看储能业务收入确认端23Q1与22Q4基本可实现持平。
价格及盈利:1) 电池、温控的出货价格有所下降,但盈利仍能持平——电池价格下跌由碳酸锂带动;温控不断降价下,具备采购规模优势+向上自制零部件能力的公司能获得稳定格局+能力。
2) 逆变器:价格随IGBT紧缺程度波动,近期季节性淡季IGBT供需关系有所缓解、部分公司价格略有回落,调研口径预计下半年IGBT供需会再次紧张。
02
储能市场配比
2030年大概率可以看到下面的场景:光伏+储能可以占领全球电力市场的20%,约9万亿度电,按全球范围发电条件来看,平均1250小时的光伏年发电量可以期待,1GW(100万千瓦)装机量约12.5亿度电,那么9万亿度电,需要总装机量7200GW,覆盖约7万平方公里的地面和屋顶。预测地面光伏系统成本在2025年降至2.2元/W(组件1元/W),2030年降至1.8元/W(组件0.8元/W)。
截止2020年底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约750GW,未来10年增长6450GW,巨大增幅足够让人心潮澎湃。
2030年,9万亿度电最少需要20%储能,1.8万亿度电储能,平均每天充放1.2次计算,工作按300天计算,需要1.5万亿KWH储能,需要50亿KWH储能装机量,约5000GWH。对比下2021年预测,全球储能近10GWH,保有量不超过25GWH,十年时间增长200倍,储能市场同样波澜壮阔、激动人心。
03 结语
2030-2040年将是氢燃料发展最迅速的10年,氢燃料与锂电市场并驾齐驱,届时风光储联合制氢将大行其道,传统能源企业将全面转型新能源。
未来的新能源中心,会是谁?美国,中东,还是中国,需要思考。
新能源未来将用20年去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走过传统化石能源200多年走过的道路;这20年在细分的各个领域都将诞生一批足够伟大的企业。我们能参与到大行业变革中,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