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的最大受益者是韩国?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韩国电池的进口增长13倍!
2025年上半年美国从韩国进口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激增逾1300%,中国出货量则下跌
根据大西洋理事会分析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25年1月至6月,美国从韩国进口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达2.345亿美元,同比激增1320%,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更是飙升了2850%。
同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电池则下降58%,从16.3亿美元降至6.83亿美元。其中,5月份正值关税争端升级期间,来自中国的电池出货量暴跌近85%。
中国在美国电动汽车电池进口中的份额已从一年前的72%降至38.1%,而韩国的份额则从0.73%攀升至13.1%。类似的转变也出现在储能系统(ESS)电池市场。美国从韩国进口的ESS电池增长了84%,达到9.344亿美元,推动韩国份额从7.5%升至11%。从中国进口的ESS电池增长了23%,达到56.5亿美元,但其份额却从69%下降至67%。6月份,从韩国进口的ESS电池达到2.43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则降至4.41亿美元,创下自2022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征收38.4%的基础税率再加10%的附加税(总计约48.4%),以及针对ESS电池的关税将于明年提高到58.4%——使中国供应商处于劣势。而根据《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韩国生产商目前仅面临15%的关税。专家表示,这些措施正在将美国买家转向已在当地生产投入巨资的韩国制造商。
LG Energy Solution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运营工厂;
三星SDI 在印第安纳州与Stellantis和通用汽车(GM)合作建设工厂;
SK On 在佐治亚州设有工厂,并即将在肯塔基州开设另一家。
这些工厂一旦全面投产,将提供总计600 GWh的产能——足以为大约750万辆高性能电动汽车提供动力。LG获得的一份价值43亿美元的ESS合同(据信涉及特斯拉),以及三星SDI和SK On扩大本地磷酸铁锂(LFP)ESS电池生产的计划,突显了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战略收益。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预计美国ESS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6.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50.9亿美元。
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KIEP)高级研究员Choi Jae-hee表示:“这场关税战可能会减少中国电池对美国的进口,这对韩国电池公司来说可能是积极的。但为了利用因排除中国竞争对手而腾出的空间,韩国公司必须加强其竞争力,尤其是在储能系统(ESS)应用中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LFP)技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