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个理由,又都不能很完美诠释还在大幅增长的上能,怎么就不行了?与现在的市场预期一样,2021时的我是最先读懂上能电气的。大型逆变器市场的门槛比较高,是不容易进入的。虽然彼时户储非常热闹,但上能的竞争优势只是在当时没有显现而已。如今的上能,持续分享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地面电站的蛋糕,颇为滋润。而同时期,那些户用逆变器龙头却陷入了“低谷”。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然而,如今的阳光电源,这家极不愿意“价格战”的行业领军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和蛋糕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还能端坐在那里,拒绝这一切的发生吗?答案自然很简单,就连公司内部人士也认为阳光电源大概率也要被迫参与内卷中来了。原本光储逆变器市场蛋糕做大,企业要利润有壁垒有品牌,自然不愿意价格竞争,但如今,可能身不由己。20%国内市场毛利率的上能电气,如何能够经历一次深度的内卷?锦浪科技募集资金,打算全力进军大型地面电站市场,打开了这一魔盒。经过数年准备和精心筹划,这位营销天才王一鸣领军的企业正式加速进入大型地面电站,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同样的情况,也正在或将要发生在户用龙头企业固德威身上。越来越多的户用和工商业逆变器龙头企业,开始觊觎地面电站这个大蛋糕。虽然门槛较高,但是他们也“啃”了好几年,终究还是会被啃出一块大骨头的。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多重打击之下,上能电气的国内基本盘,也可能面临分化甚至下滑的风险,至少会有这样的担忧。上能电气在印度和中东市场的布局,是最早的。经过数年海外布局,在印度和中东都开了花。2024年,上能的并网逆变器,预期印度出货6GW,预期中东出货2GW,合计这两个区域8GW,贡献了很大的增量。中东市场的毛利率更是高达25-30%,利润贡献更为可观。2024年,上能电气的储能业务,增量明显,预期国内PCS出货6-8GW,同比接近翻倍;北美预期出货1GW,毛利率高达40%+。网传一份纪要显示上能电气各区域业务2025年都规划了增长目标(本文对纪要真实性不做保证,特此说明):这里提一嘴,说到逆变器企业的纪要,我想许多投资者都被坑过。此前两家户用逆变器龙头的纪要,在一段时间显得“特别坑”,也是描述了后面有多好多好,只是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纪要只是一个参考,真正要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还需要更多信息佐证。公司作为独立PCS供应商(系统储能业务还不具有系统性威胁),深得系统集成商的青睐,榜上了宁德、比亚迪等加速出海(区域正是增长最快的中东非等地)。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友商阳光电源则似乎与宁德时代的关系非常微妙,助推了上能与宁德更友好的关系。但这种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关系,并不能有持久的预期。在自己体量还不是很大的时候,会起到作用,而大储逆变器的选项彼时对于宁德来说,确实也不多。但以宁王和比王的性格,那肯定不会过得特别悠哉,利润也不会长时期给的很高。此外,宁德和比亚迪的供应商的生意都不是非常好做,毛利率不会特别高。这种关系的维系,很微妙。如果上能自己海外的单子做大做多了,就回遭到集成商的反制,相反,自己也会受限在集成商手中。好在宁德、比亚迪纷纷在中东连续签下储能巨单,近期,宁王在澳洲更是合作签了3GW/24GWH的储能巨单,短期成长无碍。这两年,逆变器的价格竞争并不惨烈,大型企业仍有较好的毛利,储能逆变器的毛利率则堪称惊艳。究其原因,无外乎,小型逆变器,渠道占优,且都是海外渠道商为主,价格有保证。此外,海外自主逆变器品牌也较多,稳定了价格标准。最重要的是,市场蛋糕在做大,逆变器也是轻资产,没必要过于强调开工率的问题。大型逆变器市场呢?相对比较稳固,而新进入者需要迈过“考核期”和技术沉淀,这个时间是比较久的。而大型光储逆变器在海内外持续放大,渗透率逆转下滑的趋势反而在放大。而龙头企业如阳光、华为,本身极不愿意价格竞争,情非所愿的情况下,谁愿意主动发起价格竞争呢?一旦蛋糕锐减,或者新进入者涌入这块“肥地”,情况就将改变。龙头企业为了捍卫市占率和竞争优势,不得不参与价格竞争之中,而过高的毛利率水平,则加速了这一情况的发生。而目前笔者从全球举足轻重的某逆变器企业得知,他们已经感受到这样的内卷降价压力。类似的情况在同样轻资产环节的胶膜领域也出现了,福斯特的压价,也并非完全出于自愿,也是一种无奈。大型集中式光储市场的本质决定,价格竞争在所难免。特别是宁王、比王还有光伏组件龙头企业这些卷王的纷纷入场。内部呢,也有中小型逆变器企业群狼逐鹿,非常热闹。上能的市净率6倍,仅次于德业股份,在整个光伏产业链里也极为少见,阳光电源则是4倍。这几年集中式电站占比迅速提升,从41%提升至57%,打了个漂亮翻身仗。之前机构的“小甜甜”,户用呢?大多翻车了。知道谁才是王者了吧?但是现在谁都不敢线性外推,特别是对光伏产业?不怕,户储的故事重演?上能、阳光等等只是一面镜子,一面光储风偏虚弱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