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海外储能电芯出货榜单出炉,揭秘储能出海的突围关键
近日,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了2024年度的全球及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
这份榜单给出了全球储能电芯市场的三个关键词:稳固、变局、大客户。
我们先来看数据和排名:
2024 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芯出货量为314.7 GWh,其中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量为137.3 GWh。
值得关注的是,InfoLink首次发布了海外储能市场电芯出货排名,Top5 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远景动力(AESC)及瑞浦兰钧。
2024 年度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排名 来源:InfoLink
此前,行业资讯机构发布的2024年海外储能电芯出货排名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位列全球TOP3。在统计口径上只包含大储,而InfoLink包含大储、户储和工商业储能。
两大机构接连将目光首次聚焦在海外储能电芯市场排名,我们可以看到中资企业依旧牢牢“霸榜”,稳稳立于全球储能市场的浪潮之巅。
毫无疑问,中资储能电芯企业们正依托技术的快速创新迭代、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在全球市场内实现断层领先之势,彰显出强大的竞争力。而这份强大的竞争力移植到海外市场,更是能够形成“降维打击”。
2024年,是市场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烈火烹油的一年。
在国内锂电产能过剩,电芯价格一压再压的情况下,战火从国内蔓延至海外,二线厂商的厮杀也进一步激烈起来。
一方面,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在整个市场;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对储能电芯的需求正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对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价格战与海外需求激增这两大趋势的双重夹击之下,储能电芯产业格局的分化势必在2025年进一步加剧。
我们注意到,在InfoLink的全球&海外储能电芯出货榜单中,比亚迪、远景动力正在实现跃升。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榜单中,两家的位次持续上升;而在海外出货榜单中,两家更是跃居全球第四。
如何在变局之中实现突围?其实也是三个关键词:大客户、好产品、本地化。
01谁赢了大客户,就赢了比赛
从应用场景来看,全球储能市场的增长重心,依旧大储。
根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为满足能源系统需求,到2030年欧洲需要部署200GW的储能,2050年则至少达600GW,意味着每年逐步增加至少14GW储能。
而美国能源部政策办公室首席副主任Carla Frisch在2024年美国储能峰会上表示,预计到2040年美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将超200GW。
在欧美市场发展势头强势的同时,还有东南亚、中东、南亚、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持续上升。
而和储能电芯市场的高集中度类似,全球大储系统市场同样呈现高集中度的态势。储能电芯出货量高度依赖其下游的储能系统,这也就意味着:谁能深度绑定大客户,谁就能分一杯大羹。
例如,宁德时代与增长最快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之一特斯拉达成合作,在特斯拉美国内华达州电池工厂帮助其扩建储能电池生产线;亿纬锂能也与国内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5-2027年度电芯采购总量达50GWh。
而远景动力排名的迅速攀升,也离不开其与全球头部储能集成商的深度绑定。
2024年,凭借先进的300+Ah储能电芯产品、悠久的国际交付经验以及前瞻的全球产能布局,远景动力持续深化与远景能源、Fluence、Powin和Nidec等头部储能集成商的战略合作,成为储能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可以说,正是与大客户的深度绑定,奠定了头部玩家在这场储能电池厂商海外战役的领先地位。
02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海外战役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能否快速把握先机,推出适用于海外储能市场应用场景的优质产品,以及后续的产能和服务能否跟得上脚步。
也就是说,在绑定海外优质客户之外,储能电芯企业还需要构建全球化的产能,研发、销售与服务、供应链体系,这也就对企业的硬实力提出了需求。
去年,电芯之争的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容量”。
大容量电芯纷沓而至的背后,其实是伴随着储能项目规模逐渐扩大,迈向MWh甚至是GWh时代,对电芯的成本、一致性、性能、寿命、安全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2024年,300+Ah电芯正式替代280Ah电芯成为主流产品。根据 InfoLink 统计,300Ah+ 电芯产品在全球大储市场单季度市占率已接近 50%。
作为行业最早发布、量产并交付300+Ah储能电芯的企业,远景动力的大容量电芯不断为行业树立新标杆。截至2024年年底,远景动力已累计交付超30GWh的300+Ah储能大电芯。
另外,头部电芯厂关于 500Ah+ 电芯的量产时间表逐渐明晰,预计 2025 年下半年 500Ah+ 电芯产品将陆续进入量产阶段。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天恒”系列推出了容量都在500Ah以上的“一款三用”电池,即同一尺寸规格下“530Ah、565Ah、587Ah”三款电芯,分别主打海外市场、长寿命和高密度场景。
据悉,远景动力全新一代500+Ah、700+Ah储能大电芯也将于2025年、2026年量产。
而亿纬锂能位于荆门的60GWh超级工厂一期也已投产,主要生产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率先实现了600Ah+大电芯的量产。
头部玩家们的大容量电芯追逐战分外激烈。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完成储能电芯大容量布局的企业超过17家。
产品之外,产能和本地化也得跟上。“出海”两个字,说起来斗志昂扬,做起来遍地是坑。
首先是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电网标准、储能需求甚至是文化环境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从产品到服务都需要极度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也就意味着海外市场,必须要深耕细作。
在产品布局之外,海外市场开拓的另外重要一步是本地化建厂。
据行业媒体24潮统计,超过10家头部电池巨头都已开始计划或者已有海外工厂建设计划。
其中,老大哥宁德时代的投资力度最强。其计划投建(含合建及参与项目)的7大海外工厂总投资预算合计约2416.79亿元。根据财报披露,截止2024年6月末,宁德时代在欧洲地区高达617.42亿元的 “重大在建工程” 进入执行阶段。
而作为全球化布局最早、主流市场覆盖全面的电池科技公司,远景动力目前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布局了13座电池制造基地。其中,远景动力西班牙超级工厂在2026年投产后,将成为欧洲首座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
在产业格局加速形成的当下,谁若能在全球化领先一步,便意味着在这场激烈的排位赛中,向着胜利迈进的希望就会更进一步。
03结语
在这场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一批优秀的中资储能电芯企业正站在世界舞台的正中央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影响下,市场在变革中前行,份额正在进一步向更加具备优势的企业集中。这场储能电芯之战也正在剔除业余玩家,成为专业玩家的高阶战场。
只有产品、技术、市场、供应链无一短板的强者,才能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