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局!又一企业跨界储能
如今的储能行业情况,跨界风险极大。
风电公司运达股份由于连续多个季度经营不善,准备通过拓展新业务翻盘,瞄准了储能赛道。3月19日,运达股份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拟设立控股子公司运达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出资8690万元,跟投对象通过共同成立跟投平台出资1310万元。当日公司在投资者平台上还表示,公司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业务涉及光伏电站项目。
利润堪忧
单从季度来看,2022年Q4开始,运达股份的利润就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近四个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率约为37%、59%、34%、32%,如果单按照扣非净利润来说,四个季度则分别下降68%、66%、52%、36%。
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机组研制与销售,从2022年财报中可以看出,公司的2MW-3MW与3MW-4MW两款机型销售量出现下滑,前者的下滑程度甚至达到了80%,并且在2022年,公司进入了新能源EPC业务领域,但从三季报情况来看,该业务目前还不能在公司内成为经济支柱。
在当年的世界环境下,风电在国外的用途正逐渐加大,但运达股份似乎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因为财报显示公司的境外收入较低,2023上半年占比仅为1.29%,营收仅8989万元。
公司的业绩不利和行业关系密切,因为近几年来风电的招标价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陆地风电招标价格腰斩,海上风电招标价格也直接降价过半,这样一来风电机组企业的利润就会逐渐受到挤压。尽管风电市场一直呈现出增量,但整体的利润下滑说明该行业也在进行内卷,并且正在经历严重的价格战,运达股份尽管在此行业中属于实力较强者,但在大环境下仍然需要扩展其他业务来缓解主营业务之压力。
并且,公司大额计提资产减值,也进一步加重了利润下滑,去年前三季度,公司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金额为3.2亿元,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为9.48亿元。
转型之路恐阴云密布
从2022年开始,近百家企业纷纷跨界储能,但仅仅过了一年,2023年末就已经有一大批准备不足者被挤出赛道,原本的蓝海因为新玩家过多和老玩家内卷变成红海。退出赛道者多半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
1.与储能业务毫无关联者。
2.力求短期利润,急于冒进,无深入研发者。
3.老业务亏损严重,被迫转型者。值得一提的是,有数家企业因为想获得资本市场支持,试图通过转型方式实现上市,也折戟在了IPO路上。
储能尽管不是所有新能源产品中门槛最高的产品,却是对企业技术基本功考验最多,最为烧钱的一个赛道,储能产品对于内部系统和电芯的要求虽不至于技术领先,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是考验一个公司产品的最根本条件,户储和大储的订单以及项目建设也是考验一个公司资金运转的重要试题,资金技术缺一不可,才能实现跨界成功。环顾行业,就算起点极高的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在大力发展储能业务的同时也难掩退市和亏损带来的负面效果。
对于资本实力一般技术毫无底蕴的新入局者,跨界储能无异于背水一战。一般来讲,如果想拓展新业务,需要从一个研发或者业务部门开始,从0起步到1再逐渐扩大,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吃成胖子。更何况,如今的储能市场蛋糕变小,分蛋糕者变多,那么强者将会通过自身优势来维护自身利益,弱者只能面临被淘汰境地,二八定律会在今年表现的更加明显。血拼价格的得利者只会是行业头部企业,赔本赚吆喝结果就是行业内无胜利者,就算内卷存活下来也会大伤元气,利润数据越发不堪。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民营企业的跨界储能新闻越来越少,退出新闻越来越多,但国企央企进军储能新闻越来越多,这说明在国家队的干涉下,大型储能的门槛将会进一步提高,没有技术的企业连竞标资格都没有,工商业储能在海外的热潮已经冷却,加之国外车企延缓新能源汽车研发,国内一腔热血进入赛道者,可能接下来会面临更大规模寒流。
2024跨界,大有背水一战之意味,技术上或者市场有独特优势者,或可以通过剑走偏锋的方式实现突围,无技术无资金支持者,将会在今年继续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