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储及AIDC配储需求纪要:北美26年70GWh+,AIDC配储超25%,长时储能是需求
本次调研围绕北美大型储能(大储)市场现状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配储需求展开,重点分析了北美储能市场的增长动力、AIDC配储的应用场景、计算逻辑、成本结构、市场格局、本土化趋势以及未来展望。核心结论显示,北美大储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受AI算力爆发带动,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成为新引擎,预计将显著拉动储能装机量。2025年北美大储新增装机量预估为60-70吉瓦时(GWh),较2024年的37GWh实现大幅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市场对储能需求提升、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促生的抢装潮,以及2026年关税上调预期。2026年装机量预计不低于70-80GWh,其中AIDC配储规模约15-20GWh,占大储市场约四分之一。
AIDC配储主要用于应对数据中心尖峰负荷波动,典型配置为容量比例20%-50%、时长4小时。技术路径上,光伏+储能方案可行,但经济性受当地电价影响;成本方面,AIDC项目因对变流器(PCS)要求高,总成本可达140美元/千瓦时,但难以产生超额毛利。市场格局由特斯拉、弗伦斯、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主导,并呈现明显本土化趋势,受ITC补贴政策及信息安全考量推动。未来,AIDC配储渗透率将快速上升,预计2027-2028年实现100%配储,时长从4小时向6-8小时延伸。供应链上,2026年北美本土电芯有效产能约22GWh,企业通过掺电芯、技术授权等策略应对产能不足。
投资建议上,持续看好储能板块,尤其是具备综合实力的龙头企业,如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受益于北美缺电和AI发展趋势。整体来看,北美储能需求预期上修,中国厂商在电池及系统环节有望受益,但需关注贸易壁垒和本土化挑战。
Q&A
1. 问:美国大储市场的现状如何?目前数据中心端大储的渗透率及相关情况是怎样的?
答:2024年北美大储新增装机量为37GWh,2025年预估增长至60-70GWh,增速显著,主要受市场需求增长、IRA政策推动及2026年关税上调前的抢装影响。数据中心端,AIDC储能需求从2024年开始兴起,但目前渗透率较低,2024年建成量几乎为零。2026年,随着美国数据中心新增量达13GW,按20%容量比例和4小时配置计算,AIDC配储需求约10.7GWh,超配情况下可达20-25GWh,占北美大储装机量的25%左右。驱动因素包括燃机供应紧张、电网优先接入政策以及储能技术成熟,预计未来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2. 问:2026年北美大储装机量预计达70-80GWh,其构成如何?AIDC储能的绝对值和占比是多少?
答:2026年北美大储装机量中,约40-50GWh来自2025年第四季度在途发货项目、形式开工项目以及2025年签单2026年发货的项目积累。AIDC储能的绝对值预计为15-20GWh,占比约25%。这一预估基于2026年美国数据中心新增13GW的规模,按20%配比和4小时时长推导,实际项目中部分配置比例可达30%-50%,因此总量可能上修。支撑因素包括芬太尼关税取消、ITC补贴豁免可能,以及终端业主下单动力增强。. 问:AIDC大储配置中,光伏是否作为可行选项?其经济性和技术性如何?
答:光伏+储能是AIDC配储的潜在路径,技术上可行,例如阿布扎比的19.5GWh项目在1GW数据中心基础上超配5.2GW光伏和PCS。但经济性受电价影响大:在阿布扎比,光伏电价仅1美分/度,项目经济性高;而在北美,光伏与电池成本约为燃机的2倍,商业性尚未完全打开。其他能源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小型核聚变技术不成熟,燃机产能有限,因此光伏+储能需求将增加。未来,设计可能倾向于减少燃机配置,用光伏+储能承担基础负荷,尤其在德州等地已有项目规划。
4. 问:目前是否有实际的AIDC配储订单案例?项目基本信息如何?
答:是,例如甲骨文在阿肯萨斯州的AIDC项目,规模1GW,由NG提供电源方案,配储200兆瓦/800兆瓦时(4小时时长,比例24%)。项目差异主要在PCS环节:数据中心对PCS效率和要求高,业主指定Power Electronics供应,其PCS一体机成本约80美元/千瓦;电芯由国内工厂供应给弗伦斯,报价120美元/千瓦时,系统总成本约140美元/千瓦时。与常规新能源项目相比,直流侧电池无差异,但PCS成本推高总价。
5. 问:AI数据中心储能项目的盈利是否显著高于常规大储?
答:否,AIDC项目难以产生超额毛利。尽管对PCS要求高(如响应速度和安全系数),但因储能时长至少4小时,PCS成本影响被摊薄。参考阿联酋AI数据中心项目,FOB价格约65美元/千瓦时,为当前低价。随着项目体量增大,价格将下降。系统集成商除PCS外无额外技术要求,因此AIDC能带来订单,但盈利水平与常规大储相近,弗伦斯等项目的高报价主要因指定供应商,而非集成商获利。
6. 问:北美AIDC配储市场的需求规模、行业格局及优劣势如何?
答:目前跟踪到的招标项目规模约15GWh,考虑误差,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20GWh。格局由头部企业主导,如特斯拉、弗伦斯、阳光电源等,因数据中心对系统要求高;但南都电源等非顶尖企业也获项目,显示门槛不明显。劣势方面,本土化趋势强化:受ITC补贴(要求本土生产)和信息安全影响,客户倾向北美电芯和BMS,利好特斯拉、LG等企业。优势上,头部企业熟悉市场,具备“Made in USA”属性。国内厂商如海博思创通过本地建厂压缩电芯成分,以符合补贴要求。
7. 问:对未来美国数据中心储能总需求有何研判?2030年是否可能实现100%配储?
答:未来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30%,乐观达30%。配储时长从当前4小时向6-8小时延伸,理论合适时长为8小时。渗透率方面,当前为选配,但受燃机交付紧张、电网优先接入推动,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实现100%配储。驱动因素包括:燃机难以匹配AI数据中心增长,储能可平滑负荷波动,且配储项目可加速并网。按2030年新增AI算力保守测算,储能需求可达百GWh级。
8. 问:美国电网是否对数据中心配储项目优先接入?配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电网要求还是业主自保?
答:是,电网对配储项目优先接入,因为储能可平滑数据中心负荷波动,减少电网调频压力。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一是电网要求,数据中心负荷波动大,若不配储,电网需自建储能调频,成本最终通过电费分摊给业主;二是业主自保,通过燃机+储能保障供电,尤其在燃机紧缺时。因此,配储既是合规需求,也是经济选择,能降低运营成本并加快并网速度。
9. 问:数据中心配储的市场格局中,国内厂商能否进入?份额展望如何?
答:国内厂商可参与,但份额受限。当前项目中,北美集成商(如特斯拉、弗伦斯)占比约60%,国内厂商如阳光电源、南都电源有订单,但业主因信息安全顾虑,倾向欧美BMS和系统。电芯环节,中国供应商占主导,但受ITC政策影响,未来本土电芯需求上升。长期看,具备北美产能或本地化策略的企业(如阳光电源)有优势,但整体份额可能低于电芯环节。投资建议关注有美国渠道的厂商,如阿特斯。
10. 问:2026年北美本土电芯产能是否充足?企业如何应对供应链挑战?
答:2026年北美本土有效产能约22GWh,主要来自远景(7GWh)、特斯拉(10GWh,获宁德时代技术授权)和LG(5GWh)。面对产能不足,企业策略包括:一是掺电芯模式,电池包用60%本土电芯+40%中国电芯,将产能扩充至14-15GWh;二是技术授权或参股建厂,如易纬、阿特斯计划投产;三是利用2026年“安全港”条款直供电芯。2027年后,若政策不变,中国电芯直供减少。短期看,产能紧张,但企业灵活应对,支撑装机增长。
结论
本次调研显示,北美大储市场正值高速增长期,核心动力来自AI数据中心配储需求的爆发。2025-2026年装机量预计持续攀升,AIDC配储成为关键增量,占比提升至25%。技术路径上,光伏+储能方案潜力大,但成本和经济性仍是挑战;市场格局呈现本土化趋势,受政策和安全考量驱动,头部企业优势稳固。未来趋势上,AIDC配储渗透率、时长和功率比例均有提升空间,预计2028年实现全面配储。
投资层面,强烈看好储能板块,尤其是具备技术、产能和本地化能力的龙头企业。推荐标的包括:阳光电源(系统集成和北美布局优势)、宁德时代(电芯龙头和技术授权)、海博思创(集成和差异化策略)、亿纬锂能(电池产能),以及集成端的阿特斯。风险方面,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变化、电芯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以及技术竞争加剧。整体而言,北美储能市场为中国厂商提供机遇,但需通过创新和本地化突破壁垒,把握AI驱动的增长红利。
(来源:博士观锂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