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产能关停倒计时?“工业+绿氢”突破能耗+碳排放“双控”天花板
供给侧改革浪潮之后,国内关停了大量高能耗、高排放的低端落后产能。在已被关停的企业为转型升级、盘活产能而苦恼时,新一轮的针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和低端产能的大规模淘汰浪潮又将来临。
根据2023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中能效水平要求,此前政策明确的25个重点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而对于11个新增的管控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需要指出的是,风光电等新能源更多解决的是企业能耗问题,对于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如炼钢、煤化工、炼化等过程的碳排放。
随着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企业还需要探讨更多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氢能业务的同时,企业需要注意“电解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区别,已有业内专家提出,未来并网的电解制氢项目可能难以获批。只有完全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才真正实现“零碳”,并具备实现氢能业务经济性的可能。
表1 可再生能源消费与“能耗双控”的相关政策
来源:氢云链整理
布局绿氢,中原油田“凤凰涅槃”之途
国内已出现产能被关停后通过氢能实现转型的先行者。
7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为例,展示了一个炼化企业低端产能被关停后,利用氢能进行业务转型的案例。
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2017年,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因为规模小、效益低、安全环保压力大,在连续3年亏损之后被关停。
图1 中原油田党委书记魏忠昕接受采访

来源:焦点访谈
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忠昕说道:“关停以后,我们进行了多次商谈,我们本身是一个有千万吨级当量的大油气田,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实现多元化转型,让厂子“活”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集团公司提出来的用新能源发展绿氢产业。”
图2 中原油田电解制氢设备

来源:焦点访谈
濮阳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又有着技术优势。在达成共识后,中原油田上下便拧成一股绳,下决心要为工厂蹚出一条有生机、有活力的发展新路。
于是中原油田绿氢项目应运而生。
2022年12月25日,中原油田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成功投产,可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预计年消耗可再生电力电量2520万千万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000余吨。利用这些绿色氢能,濮阳市已经投运了25辆氢燃料电池环卫车,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00吨。
新的中原油田绿氢示范基地也正在大规模建设,预计2025年达到年产能4500吨,成为豫北地区的“绿氢”供应中心。濮阳也在加速进行着从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的绿色转型。
图3 濮阳市氢能公交车

来源: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