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亿元项目接连上马 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征战储能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度的同时,动力电池企业正纷纷切入储能赛道,寄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从而进一步驱动业绩增长。
9月17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能科技”,688567.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安宁工业园区麒麟片区投资建设“孚能科技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规划研发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
此外,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300207.SZ)也接连宣布在湖北省宜昌市和浙江省义乌市等地投资超百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规划总产能约50GWh。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争相加码扩产入局储能赛道的原因,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储能市场广阔,企业投资意愿强烈。同时,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在工艺和产品上基本一致,动力电池企业在人才、技术、生产线等方面有先发优势。”
蕴藏千亿级大市场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攀升,储能行业也正迎来新的突破。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7亿千瓦,同比增长8.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
在日前召开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紧张警示我们,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章建华强调,要加快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网稳定性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使得电力保供面临挑战。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储能赛道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引发多方关注。据了解,在实现调峰调频维持电网稳定性的同时,储能还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550亿元,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2890.7亿元。其中,锂电储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21年锂电储能装机占比升高至90%以上。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政策利好和市场机遇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锂电储能表现突出。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9.4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5.4GW,同比大长67.7%,占比也迅速提升至12.2%的水平。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强等优势,会呈现迅速发展势头,预计未来会成为最具潜力的电化学储能的方式之一。从2021年市场份额来看,在新型储能装机中占比超90%。
百亿元项目接连上马
随着储能市场前景日益明朗,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也在加速布局,投资达百亿级的项目正接连上马。
日前,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安宁工业园区麒麟片区投资建设“孚能科技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二期均为建设年产12GWh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建设期预计36个月,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
对于投资资金来源,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公司预计本项目投资金额较大,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等,具体融资方式的确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审议程序能否审议通过、最终能否足额筹集资金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不能按计划筹措资金,则存在项目延期、中断、终止等风险。”
而在8月底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储能已持续接到订单,建厂规划持续推进中;实验室也在推进储能产品的升级。公司储能产品用的是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储能的合作项目倾向于大储。”
与此同时,9月20日,欣旺达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总投入约213亿元在义乌市投资建设“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60亿元,计划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约50GWh生产基地。
事实上,这已是欣旺达在一周内宣布签约的第二个投资项目。在此前的9月15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宜昌市人民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将在宜昌市投资约120亿元建“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在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投资扩产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双碳”战略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
日前,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建设150GWh锂电池产能,项目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建40GWh产能。项目全部建设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50亿元,形成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
开辟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事实上,在这一轮储能电池扩产热潮中,迅速出手、投入巨额资金抢占市场机遇的也多为动力电池企业。
以孚能科技为例,对于加码投资储能领域的原因,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全球“双碳”目标已基本达成共识,储能行业随之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将现有的汽车动力电池产品优势向储能市场进行延伸。”
“‘孚能科技 24GWh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规划的磷酸铁锂储能产品拥有高安全性、高性能、长寿命、智能化等优点,具有一定竞争力,有望迅速进入该市场。同时,项目的落地可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孚能科技方面表示。
对此,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孚能科技,了解其在储能领域方面的产能规划布局计划,公司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储能项目刚通过投资审议,正式开始建厂可能要到2023年底。”
而对处于斥资超200亿元在义乌市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的原因,欣旺达方面也表示,“该项目是为了投资生产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等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能规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和欣旺达汽车电池的综合竞争力,满足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电池正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继动力电池之后寻找的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储能概念在资本市场热火朝天,但大规模应用依然存在“堵点”,锂价的上涨导致储能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毛利率为36.6%,而到了2022年,公司储能业务板块毛利率下降至6.43%,同比下降近30%。
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以来,电站储能EPC价格迅速上涨,平均价从2021年的1.1元/Wh至1.8元/Wh上涨至2022年上半年的1.5元/Wh至1.9元/Wh。“受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也不断上涨。”业内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锂电储能的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考量。对此,吴辉分析认为,需要加强整个产业链对于安全性的重视,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数量较大,如果失控易演变为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储能电站也在探索钒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应用,未来在储能产业中的技术路线可能比在电动汽车产业中更多。同时,对于锂电池的储能管理、电池冷却、储能消防系统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